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河南夏邑县:纺织产业经天纬地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9日

孙文涛介绍说,为了产业集聚区建设,夏邑县和24个乡镇的用地指标实行城乡挂钩,采取节约集约用地、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等措施,确保了全县土地占补平衡,确保了全县在土地使用上握紧拳头干大事。另一方面,由于大量青壮年返乡就业,精耕细作成为可能,夏邑县依旧是产粮大县,保粮稳粮的目标依然可以实现。

难题破解,大商有道。据统计,第一季度夏邑县产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109%。纺织服装作为主导产业,截至3月底,该县纺织规模发展到150万锭,服装加工能力达7000万件。同时,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培育自己的棉花种植基地。

150万锭是个什么概念?有关人士给出这样的答案:比郑州国棉一厂到六厂纺纱量的总和还要多一点。

如此,说夏邑纺织产业经天纬地并不过分。
专家点评

快速推进农区

工业化的捷径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耿明斋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通过不断吸纳内陆农业地区的各种要素尤其是劳动力,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实现了现代化。而内陆农业地区的工业化路子该如何走?仍然是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夏邑县的成功就在于找准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夏邑县地处豫东平原,属于典型的内陆传统农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数量众多的劳动力和相对充裕并廉价的土地,是其三大比较优势。对于纺织服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由于其技术门槛低,竞争充分,无垄断壁垒,所以空间比较优势以及由此造成的区域间产业成本落差就成为产业生存的基础。夏邑县正是紧紧抓住了上述三大比较优势,将产业发展的重点定位在纺织服装这样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承接产业转移,鼓励创业,迅速实现了产业扩张,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当年郑州这样有名的纺织业大市所无法企及的产业规模。

纺织业的扩张不仅吸引了众多打工族的回流,也加速了本地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过程,还形成了浓郁的创业氛围,促成了本地企业家的成长。产业聚集也导致了人口聚集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同时带动了棉花种植,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将农业纳入到了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三化”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夏邑县的经验再一次证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传统农区工业化的切入点和爆发点。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8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