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电商推自有服装品牌跨低利润鸿沟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0日

或许是被“军备竞赛”以及价格战耗费了太多精力,国内电商企业终于将目光转向回归零售本质——商品。近日,当当网悄然上线了其自有品牌。事实上,记者调查发现,国内主流内外资电商巨头都对开发自有品牌虎视眈眈。

借鉴实体零售商

电商打响自有品牌战役

近日,当当网自有品牌“当当优品”和“DANGDANG BABY”正式上线,正式加入了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大军。

记者在当当网看到,两个自有品牌旗下商品数量不多,但用户评价却高于同价位其他品牌商品。当当网公关总监郭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前期,我们会将品质、材料等作为突破口”。

事实上,无论是外资电商巨头还是国内B2C企业,早就开始对自有品牌进行开发。

继2007年亚马逊借收购卓越网进入中国市场后,其自有品牌阅读器“Kindle”一直寻求入华销售,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此前更有消息称,亚马逊已经为“Kindle”起好中文名“金读”,即将进入中国。另一家大型外资电商新蛋网旗下的自有品牌“Rosewill”,已于今年1月在中国上线。

上述企业涉猎自有品牌领域的同时,还有电商对自有品牌虎视眈眈。

京东商城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京东商城早在几年前就有布局自有品牌的想法。此前,甚至多次提及命名问题,但直至今日,京东商城的自有品牌仍停留在规划阶段。

反观B2C市场的“后来者”苏宁易购,已经开始布局自有品牌业务。昨日,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苏宁易购的自有品牌商品将在未来分步骤上线,具体计划将在6月公布。

此外,部分垂直类B2C也开始试水自有品牌和类似经营模式。比如,乐淘网与水果忍者、愤怒的小鸟和植物大战僵尸等热门手机游戏开发商的合作。此前公开表示“不会开发自有品牌”的好乐买CEO李树斌,也在近日透出“有必要做自有品牌”的口风。

是代理销售利润10倍

自有品牌能破低利润困局

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以及相对较高的回报水平的推动下,开发自有品牌成为零售商盈利的一根救命稻草。因为,目前主流电商尽管销售额不菲,却大多处于赔本赚吆喝的境地。

正如当当网CEO李国庆所言,自有品牌服装的毛利率可以达到30%-60%。一位接近某大型电商的人士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销售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的大型网络鞋城,其毛利率只有不到3%。

“凡客诚品卖出一条定价99元、售价12元、最终折扣价9元的内裤可以挣4元。但如果是销售代理品牌的内裤,则可能要售价60元才能赚4元,这是多么让人眼红的事情。”一位B2C业内人士如是说。

相对于普遍陷入低毛利困局的电商而言,自有品牌的确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因为在“资本大神”退去后,造血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横亘在电商面前的一大难题。拥有自主定价权和高出代理品牌2-3倍的利润,让电商看到了扭亏为盈的希望所在。

不比推广比品质

电商欠缺零售经验

然而,在网络品牌商看来,虽然自有品牌对电商平台毛利率的提升好处颇多,但其进军自有自有品牌依然存在不少瓶颈。

研发自有品牌商品需要不小的资金投入,这对电商的资金链是个考验。一旦对自有品牌环节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生产,将大大增加电商的运营风险。同时,自有品牌多为零售商与生产企业直接合作,如何控制代工企业的商品质量,是零售商必须考虑的问题。网络零售商由于自身知名度不高、企业规模不大,很难像传统零售巨头那样,和品质更有保障的知名厂商合作,这给网商开发自有品牌增添了不确定性。

分析人士也表示,由于自有品牌商品不是标准化产品,质量、款式往往比营销手段更为重要。因此,企业不能被高毛利“一叶障目”,必须对成本和现金流进行严格控制。

某网络品牌负责人认为,自有品牌的运营十分重要,但电商拥有的经验几乎不起作用。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1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