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海外及香港本土服装品牌以“集合店”的形式抢占内地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5日

2009年,勇俊控股转变经营策略,将单一品牌店逐步改为多品牌店,名为“HH”,专门代理海外二三线男女服饰品牌和香港本土品牌,“一个单一品牌要连续成功经营十年、十五年可能不是很容易,但是我们是一个多品牌的集合店,调整的空间要大得多。”沈嘉奕表示,在许多零售业态因为单店利润过低而不得不关门大吉的时候,他可以通过调整店内的品牌而达到售卖的最佳效果。

事实上,尝试品牌集合店形式的香港企业早有I.T[4.25 -1.39%],在其各家店铺出售的超过300个品牌,横跨各种层次、各种风格。从大胆而戏剧化的Alexander McQueen到极简的Jil Sander,从民族碎花风的as know as到摇滚的April 77,从高级成衣Dior Homme到荷兰小众品牌Humanoid,有十几万元一件的皮草,也有几百元的Tee。

和I.T不同的是,沈嘉奕希望“HH”的店铺面积要小,要适合在百货公司做专柜。沈嘉奕对记者表示,今年会增加最多100家“HH”店,主攻中高档市场,主销男、女、童装、珠宝、手袋及鞋子6个系列产品,超过50%货源来自欧洲,其余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及香港等地。

由香港本土设计师组成的玛拿丹宁专卖店也看好集合店的形式,这家店铺中,集合着女装、男装、中年绅士3个系列不同风格的牛仔装。玛拿丹宁6年前在香港开设首家专卖店即受到了不同年龄层次的牛仔爱好者的欢迎。设计师玛德希望能“集体进驻北京”。在他看来,能够打开内地市场才是成功的标志。

“集合店的出现省去了个别品牌在注册、物流、店面设计等方面的繁复工作,节约了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和成本。”广东省服装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香港时尚品牌种类繁多,设计师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但以“小而精”为特色的香港时尚品牌,在内地高端市场上难与欧美品牌竞争。以参加集合店的方式进驻内地市场是一条捷径。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85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