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回归 倒逼我国电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华工控网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5日

一是发展高端产品,促进结构调整。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尽管需求层次多元化的情况依然存在,但对产品高端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鉴于电器工业近几年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行业面临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迫形势,因此,电器工业要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端产品发展。

就发电设备行业来说,国家实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考核制度,使得发电设备市场进一步加快向高效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方向发展;受制于发电行业运营效果的影响再加之“三角债”造成的资金紧张等因素,市场需求难以有效释放等因素,且多年以来火电在我国发电设备中一直占很大比重,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无论是从资源供应角度还是从环境承载能力角度分析,作为耗煤大户的发电设备行业,2012年必须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结构调整。

对输变电设备行业来说,“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建设的常态化要求。此外,全行业还需直面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售价持续走低以及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等共性问题。加强创新能力,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应从跟随用户需求制造产品“被动创新”向积极引导用户需求研制新产品的“主动创新”转变;从单一设备制造向提供输变电成套设备、承建输变电工程转变。

二是提高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近些年来,我国电器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更是得到飞速的提高。但是,核心技术、先进技术靠引进,某些高端产品、关键零部件和重要材料靠进口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些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电器工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电器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占领新的发展制高点,必须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尽快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抢抓机遇,下大力改变产品附加值低、基础发展滞后、成套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受制于人以及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被动局面。

三是转变粗放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国电器工业企业在管理水平上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仅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差距大,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材料消耗方面的差距也非常明显。这其中既有“硬件”即工艺装备和人员素质上的原因,更有“软件”即管理水平上的差距。当下粗放式生产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急需我们通过强化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努力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尽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走出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

四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器制造大国,但绝非强国。电器工业尚未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形成一批水平较高的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除发电设备制造业外,其他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品牌产品等问题比较突出,使得我国电器工业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也增加了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的难度。

五是整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装备制造业重要支柱之一的电器工业,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必须把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与整合基础产业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现有的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夯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2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