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西安纺织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6日

加快纺织新城建设。近年来,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已完成投资15亿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投入使用,引进企业26家,部分企业建成投产,被省工信厅授予“陕西省新型工业化纺织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下一步,园区将按照“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投入”的发展思路,以纺织服装、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为主导,形成现代纺织产业园、先进制造业加工园、服装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知名品牌区域次总部经济园、滨河商贸居住带、西安东城纺织服装商贸中心、现代纺织科研孵化中心的“五园一带两中心”产业格局,以集团纺织产业的大调整、大转折、大转变为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趟出一条路子;紧抓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被列入西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发展的三大专业园区的机遇,积极引进战略伙伴,在技术和市场上进行区域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品牌共享、合作共赢,着力打造全国领先、西部一流的特色专业园区;围绕完善纺织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实行定向招商,由区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分别到长三角、珠三角进行项目考察推介和招商引资;按照赵乐际书记的指示精神,对纺织产业园区建设进行重新定位、重新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完成区域1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形成500亿元产值,8万个就业岗位,辐射蓝田、临潼乃至商洛、渭南的西安城东工业长廊。

为确保西安纺织集团新厂区按期建成,灞桥区和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将坚持区级领导包抓,加快推进新厂区建设,力争2012年内建成,2013年上半年投产运营。按照国际、国内领先的标准,引进新生产线,配置新设备,研发新产品,覆盖新市场,做精、做强纺织产业。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市场化运作,灵活资本运作模式,推动企业股份制合作。尽快形成由纺纱、织造、染整、制衣、辅料生产、物流贸易、科研培训、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与推广等构成的纺织产业链;加快纺织业转型升级,融汇科技力量,通过应用高新科技、现代装备,加快纺织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拓展传统纺织业发展空间。

支持企业发展,做强金翼服装品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科技带动、特色增值的思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以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为基地,围绕传统纺织业改造,大力引进服装加工业及现代纺织业相关产业,加快雁兴拉链、意尔康鞋业、如意西服、路安特纺织品研发中心等入区企业建设,增加纺织产业聚集度,提高服装产业加工率。同时,积极创造就业平台,增加就业岗位,健全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切实保护职工合法权益,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职工。

实施浐灞河治理开发。坚持区域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并重,大力实施浐灞河综合治理,与浐灞生态区的环境建设实现对接连片,接力开发,相互联动,共同发展。加大浐河筑坝、蓄水、植绿、造景力度,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景观水域。在完成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建设的基础上,投资5.5亿元,全面启动公园二期长11.8公里、总面积4.3平方公里建设,打造区域绿色生态廊道、生态景观区,彰显区域生态特色。并充分利用浐灞河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高尚物业和总部经济,将区域内良好的生态、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的综合协调、行政优势和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的体制机制、政策优势,利用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发挥纺织城地区11个重点区域建设指挥部作用,推进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快见成效。强化区、办、园区联动合作,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统筹,促进项目合理布局;加大对重大项目、新签约项目、新开工项目的考核力度,实现项目引进新突破。推行全员聘用、层级管理、绩效考核、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精简高效、协调运转的管理体系,促进管理扁平化,提高行政效能;充实培养一大批技术拔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开拓人才和科技实业人才,为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42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