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地位及主要成就
1.长丝织造产能快速增长,出口逐年递增
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从化纤纺丝、织造、后整理及服装的完整产业链条。
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在我国纺织业尤其是织造产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在2008年的经济普查中,对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主要省份的1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其总产量达158亿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全社会长丝织造产量现已超过300亿米,化纤长丝面料产业是仅次于棉纺织面料的第二大机织面料产业。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化学纤维工业不断发展,长丝织造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量、规模不断扩大。2000~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化学纤维及化纤布的产量见表1。
随着我国化学纤维产量的快速增长,化纤布的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表1中可以看出化纤长丝布的产量在10年间翻了5倍。
随着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化纤长丝织物的出口也取得了长足进步。2000~2010年我国长丝织物进出口情况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长丝织物进口量逐年下降,出口量不断上升,长丝织物替代进口的能力呈逐年增强趋势。2000年,长丝织物出口15.77亿米,纺织织物出口总量84.9亿米,长丝织物占比为18.58%;2005年,长丝织物出口61.81亿米,纺织织物出口总量165.61亿米,长丝织物比重上升到37.32%;2010长丝织物出口76.96亿米,纺织织物出口总量211.56亿米,长丝织物占比为36.38%,随着我国长丝织物的快速发展,我国长丝织物在全球纺织业中的占比得到了较大提升。
2.产品品种不断增加,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长丝织物花色品种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在衣着类方面既有仿真丝、仿毛、仿麻、仿棉等仿真类织物,也有自身特色产品、功能性产品(如里子布、遮光布、记忆布、麂皮绒、桃皮绒、防羽绒布等),除服用外,还可大量应用在家纺、车内装饰、军品和其它产业用等,如用于制作篷盖布、防弹衣、降落伞及军服等装备所用面料,目前,绝大多数窗帘布,帐篷布都是用长丝面料制作。长丝织物其多变的特性,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在纺织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技术进步不断提高
江苏和浙江两省都具有规模较大的化纤纺丝、长丝织造及长丝面料印染后整理生产能力,同类产业相对集中,整体优势明显。从长丝产业区域分布来看,形成了以江苏、浙江以及福建等为主要生产地区的化纤长丝织造产业集聚地区。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江苏、浙江两省相对集中的四个长丝织造集群地区的长丝面料产量总计达200多亿米,其中吴江110亿米,长兴县45亿米,嘉兴秀洲区50亿米,绍兴县8亿米,另外,福建的龙湖镇也是主要的长丝面料生产基地。
在织造装备方面,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长丝织造集群地区就已经开始进行设备升级,逐步淘汰了大量的有梭织机,无梭织机比例不断提高,技术装备得到有效提升。从各地的无梭化率情况可以看出见表3,目前我国主要长丝织造产地的织造设备无梭化率都在90%以上,形成了以喷水织机为主、喷气织机及剑杆织机为辅的新型织造装备主导产业发展的格局。
借助产业集群的优势,各地产业集群在市场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绍兴的中国轻纺城、盛泽的东方丝绸市场、王江泾的南方纺织城及长兴辅料城等专业市场在促进长丝织造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jpg)
表2 我国化纤长丝织物进出口情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