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长丝织造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7日

2.产品创新开发能力不强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在竞争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另一个不足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先进设备技术及高素质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影响我国长丝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另外,对研发重要性认识及资金投入的不足,极大地削弱了我国长丝织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3.品牌培育意识薄弱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虽然规模大、产业链完整,但是缺少知名品牌尤其是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长期以来我国长丝织造产业都是以给国外客商代加工、生产织物面料中间产品为主,企业对自主品牌培育工作认识不够,难以形成自有品牌,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产品应用领域开拓不足

我国长丝产品目前仍主要应用于服装及装饰面料,而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应用比例仍然偏低。由于具有工艺流程短.对纤维的损伤小等优势,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对长丝产品,特别是对工业长丝产品、高性能长丝产品的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能够在专用领域开展研发的企业非常少,产品应用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有利因素

随着国家促进内需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人均消费不断增长,我国人均纺织品消费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国民经济总规模和其他产业的不断扩展,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也将越来越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纤维的品种也更趋多样,产品结构更加丰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废旧化纤织物的回用技术日趋完善,也为长丝产业提供了新的原料。因此,在未来纺织工业发展中,尤其是“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化纤长丝织造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在天然纤维产量增幅有限的情况下,以化学长丝纤维为主要原料的长丝织造产业将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在工艺上具有明显优势,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且对织造车间温湿度的环境要求不高,织造设备一次性投入低;在原料成本上相对应传统天然纤维织造有价格优势,且我国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化学纤维生产工业,原料供应稳定;化纤长丝织造面料产品变化丰富,应用范围广,差异化、高仿真等产品的发展对于天然纤维面料的替代作用日益突出。

此外,在纺织工业的产业发展规划中,化学纤维、家纺、服装及产业用纺织品等相关产业的增长和对高附加值产品的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

(二)不利因素

1.人民币升值加快

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不仅对企业利润空间造成挤压,还会加剧出口型企业海外接单风险,对长丝织造出口加工型企业带来严重冲击,而且,人民币有着升值速度加快的趋势。

2.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

由于纺织行业劳动强度大,且工作环境较差,以“8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青年工人不愿从事纺织行业,从而导致劳动力紧张、用工成本上升。在吴江、绍兴等地区,8小时织布工工资已经超过4500元/月,大大高于全国其他地区。此外,员工流动性加剧,导致企业管理、质量控制难度加大,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了影响。

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土地使用的限制,一些地区出现用地紧张问题,尤其是长丝织造产业集聚区尤为严重,从而导致地价飙升且土地成本快速上涨,极大地制约了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另外,水、电、煤、运及原材料涨价是增加企业成本的又一大因素,成本的不断提高不能同步传递给下游,使得长丝织造企业生产压力加大,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近年来,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棉花与PTA等纺织化纤原料价格大幅飚升,各类化纤长丝价格目前仍处历史相对高位,不仅增加了长丝织造企业的成本,也严重影响了长丝织造企业的正常生产销售。

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加上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大量增加,造成长丝原料价格大幅度波动,长丝价格的不稳定导致长丝织造企业在外销时不敢接大单、长单。此外,最近一段时期新增的大量纺丝和织造产能预计将在2012年至2013年集中释放,在消费市场没有同步扩大的情况下,产业自身的恶性竞争将会加剧,势必会对长丝原料价格以及下游的织造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造成市场波动。

3.环保及能源因素制约企业发展速度

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和生产成本的考虑,化纤长丝织造产业,超过70%都是使用喷水织机进行织造生产。而在化纤长丝的纺丝生产过程以及为了满足织造工艺需要,工厂基本都会在纺丝及织前准备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油剂,再加上织造工艺中的浆料、着色剂,在喷射水流引纬织造的过程中,水流与油剂、浆料和着色剂的混合物便形成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污水处理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在国家节能减排等政策的影响下,为了完成节能指标,各地区都采取限制企业用电的强制措施,尤其是江浙等工业发达地区,对于不同的用电行业采取了区别对待的限制措施,长丝织造生产企业首先被列入了限电行业,相关企业不得不阶段性停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使企业运行成本上升,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给长丝织造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

(三)长丝织造产业发展趋势

1.产品开发

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在原料方面,化纤长丝趋向于新型、环保、高性能、多功能化及多样化;在服装面料方面,随着国际市场对环保型纺织品的愈发重视,长丝织物将趋向于天然、生态、环保,化纤长丝仿真及高仿真面料的开发是未来的发展重点;在装饰面料方面,多功能化是发展的重点;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高性能多用途是发展的重要趋势。

2.技术装备

我国的长丝织造产业虽然产业规模大,但行业整体技术装备中高端织造设备比重较低。由于织造设备水平有限,导致产品档次不高,大提花、色织等高端产品比重很小,所以行业应尽快转变增长方式,用装备水平的提升带动产品品种质量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产品的科技贡献率,从而增强行业竞争力。

3.产业转移

由于长丝织造产业发展的历史原因,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大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化学纤维的生产和相关面料的印染后处理及交易市场等相关产业大多也都位于这些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但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劳动力及土地等资源的供应日渐紧张,尤其是土地资源的供应受到较大限制,导致长丝织造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由于喷水织机有废水排放,个别地区还将长丝织造产业列入限制发展的产业。从我国纺织工业的产业转移趋势及地区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为基础考虑,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长丝织造集群地区除了努力挖掘当地资源、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大力推广中水应用技术,保持稳定发展外,在确保绿色环保和清洁生产的前提下,将会通过向中、西部地区逐步转移成本依赖型面料产能的方式来拓展发展空间。

四、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坚持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为重要支撑,以繁荣市场和扩大内需为根本出发点,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着力点,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手段,将长丝织造产业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引领时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纺织产业,为建设纺织工业强国发挥更大作用。

(二)主要目标

1.行业规模

根据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现有规模,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以及化纤、印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年均产能增长率为8%,到“十二五”末,行业规模达到近450亿米。

2.产品结构

随着化纤长丝织物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到“十二五”末,年开发差别化、功能化、高仿真类的新产品比例不低于30%,家纺类产品比例不低于20%,鼓励发展大花幅、丝质细密化及宽幅长丝色织大提花类织物。进一步拓展产业用长丝织物的空间,形成以一般工业长丝和特种工业长丝产品为特色的新的产业集聚区。

3.技术装备

针对长丝品种变化较多需要配套先进的织前准备装备这一特点,在“十二五”期间,持续支持行业技术改造及装备升级,提升络、并、捻、整经、浆纱与穿综等前织设备水平,尤其要鼓励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前织设备与技术,重要工序的主要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超过30%,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比例达到1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阅读数量(54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