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让国内几大体育品牌赚得盆满钵满,年报显示,安踏2008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80%,毛利同比增长84.90%;李宁2008年营业收入增长53.80%,毛利增长54.60%;361度2008~2009年营业额大幅攀升161.70%,毛利率上升8.2个百分点至34.60%。
安踏在2011年年报中强调,2012年,安踏集团将推出一系列以奥运为主题的营销活动。其2011年广告与宣传开支占总营业额的13.7%,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直逼2008年13.8%的最高点。
李宁高层早前也表示,2012年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奥运战略,去年净利大幅下跌六成的李宁,已经顺利抢下中国奥运代表团中体操、跳水、乒乓球、射击、羽毛球等五支梦幻之队的赞助权。
然而,不同于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对于本土品牌来说缺乏主场优势,2011年年报显示,安踏海外市场营业额仅占总营业额的1.2%,李宁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营业额仅占总营业额1.7%,而且其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东欧、中东及东南亚地区。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研究体育营销和体育赞助的裘理瑾表示,2008年国内体育品牌业绩的突出表现,是奥运会本身带来的正面影响,并非这些品牌的体育营销策略奏效。如果想要在伦敦奥运会上“分一杯羹”,本土体育品牌面临更多的挑战,相比国际品牌,不少中国品牌认为赞助某场赛事,并利用广告宣传就能达到预期效果,事实上,成熟的赞助理论要求企业除了赞助本身的资金,还要有1倍到3倍的资金准备另外的营销来强化这种效果;最后,本土运动品牌还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去把整场赞助做好,使投入做到最大化的产出。
特步总裁丁水波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由于时差等关系,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不能比,况且四年前中国的体育市场才刚刚兴奋过,甚至已经有些透支。“特步也会投入,但力度肯定不能与四年前相比。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