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来源:中国工控网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3日

以“绿色·智能”为主题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4月27日落下帷幕。作为本届工博会的伙伴国,中国集中展示了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各国参观者刮目相看。

其实不止在这里,在其他一些国际会展场合,饱含中国人独有智慧的高新科技产品也频频亮相。“中国智造”正逐渐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标志。

科技当先,中国新元素世界瞩目

“以前我们参加国际展会,总要带着卷尺、相机,看看人家的先进设备,寻找自己的差距。而现在,国外同行也拿着卷尺、相机来到我们的展台旁,比比划划,询问、拍照。”柳工集团的韦经理在日前结束的法国国际工程机械展上高兴地说。

除机械产品外,中兴通讯的智能手机、LTE技术,志高空调的全球首款“云空调”,山东潍柴的发动机……“中国智造”从各个领域脱颖而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让人惊讶。”来自美国的戴特称赞道,“最吸引我的是新能源汽车。”在北京国际车展上,上海汽车集团生产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凭借其零排放、高效率、低噪音等优势获得了外国商家的认可。

斯德哥尔摩大学华人经济学教授房晓辉指出,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制造”是丝绸、陶瓷、茶叶等“中国特色产品”的同义词。后来,世界接受并习惯了“中国制造”,将它看作“廉价商品”的同义词。“如今‘中国制造’有了新内涵。”

“将中国同廉价服务挂钩的日子已经结束了。中国不仅是最大的市场,而且能够在新技术上同全球领先者竞争。”德通社在报道中指出,新兴的中国元素已经赢得世界的瞩目。

自主创新,从“制造”转向“智造”

从传统的手工艺品到廉价的工业品,再到高新技术产品,外国人眼中“中国标志”变化的背后,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转型。

“这反映了中国企业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从低附加值的‘制造’向‘智造’转变是必然趋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指出,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必须靠核心能力和知识产权。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9.7万件,其中国内拥有量35.1万件,首次超过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拥有量,表明中国的创新活动日趋活跃。据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有近万人硕士博士组成的研发队伍,每年拿出利润的10%投入到研发,为自主创新提供了保障。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01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