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唯耐克、阿迪达斯两强相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以李宁、安踏为代表的本土运动品牌鞋企开始浮出水面并赶超两者。近年来,“万店”成了本土运动品牌鞋企发展的新关键词,在李宁、安踏、361°的老板眼中,似乎销售网点突破万家才能彰显实力之强,但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万店”步伐明显放缓,有的甚至开始在缩减终端。
财报漂亮难掩“库存压力”
2月20日,据香港媒体报道,安踏公布2011年全年业绩,为被讥讽为运动品牌板块“倒退年”的2011年度业绩掀开序幕。证券界平均估计,安踏全年盈利虽可升逾13%至17.53亿元,但在“库存门”的影响下,今年运动品牌鞋企板块将有诸多坏消息。
据业内人士透露,2011年伊始,安踏内部提出了“万店规模”、“百亿销售”的伟大目标。一年时间过去,安踏去年全年营收为89.05亿元,同比增长20.2%,实现股东应占溢利17.3亿元(未记股息),同比增长11.5%。门店数增加了229家,总量达到7778家,总销售面积为95.9万平方米,均店销售面积从116平方米增加至123平方米。安踏体育表示,营收的提高主要还是源于公司产品种类的增加以及分销网络的拓展。其中,鞋产品实现营收43.35亿元,同比增长13.33%,服装类产品营收42.88亿元,同比增长28.55%。按理说,这是一份相当漂亮的财报,销售额、利润等各项数据的增长率都高于10%,但建银国际的分析员认为,安踏需要把今年增长以及分店目标调低,尤其是第三季度要下调,“库存门”不是一家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整个运动行业都陷入“库存门”,一旦没有及时消化,2012年的财报就会令人跌破眼镜。
鉴于此,安踏将以减少新开店铺增速和降低订货金额等保守措施,来应对2012年,预计行业不景气可能于下半年见底。安踏董事会主席丁世忠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今年开店目标最多较前一年小幅增3%,维持去年原定目标7800—8000家。丁世忠说,安踏今年首季及次季订货会的订单金额低单位数增长,但第三季则出现高单位数的倒退,主要由于产品平均单价及订单量下跌所致。他强调,希望保持全年订单金额与去年持平。丁世忠还表示,目前公司库销比为4.5倍,相信下半年库存压力会下降。“我们期望下半年有所好转。”丁世忠说,“先前个别企业出问题,该调整的也调整了,今年也是奥运年,奥运会对体育行业有很好的拉动作用。”
“万店模式”短期内玩不转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