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本土运动品牌鞋企短期内还是很难与耐克、阿迪达斯直接对抗。”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本土运动品牌鞋企90%来自晋江,除了品牌运营中心或在厦门,或在上海、广州、北京外,其生产基地基本上放在省内,极少数把分厂设在安徽、湖北、河南。因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致使这些运动品牌鞋企生产成本上升,利润被慢慢吞噬。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产品狂热销售致使需求饱和的现状,让绝大多数运动品牌鞋企陷入“库存门”危机。一边是成本高涨,一边是销售不畅,但对于耐克、阿迪达斯而言,他们的销售区域是全球性的,而且都走“轻生产、重品牌”之路。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前的台湾,现在的中国,都已经不是他们的“菜”,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劳动力成本低下的区域才能进入他们的“视线”,生产成本上首先比国内运动品牌鞋企低。库存增多?他们的市场是全球,而不仅仅是大中华地区,总之,他们借助全球销售渠道把库存降到更低。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所有运动品牌鞋企进入了扩大产能且“跑马圈地”的时代,那阿迪达斯就是最快从“库存门”中跳出来的品牌。现在,他们已经准备好迎接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波兰、乌克兰欧洲杯了。
反观本土运动品牌鞋企,虽然在门店数或接近耐克或阿迪达斯,但单店零售额却远远低于两者。以安踏89亿元销售额、近8000家专卖店来计算,单店的销售额只有百万元;以阿迪达斯2010年10亿欧元(约合85亿元人民币),6000家门店来计算,单店销售额超过140万元。在一、二线城市的“黄金商圈”,百万销售额意味着亏本,而140万元这个数字就会保本,这也是为什么2011年前9个月,阿迪达斯在中国创造了28%的高速增长,而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为历史新低13%。阿迪达斯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高嘉礼表示,2011年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收入将以两位数增长,未来三年,阿迪达斯将开设2500家门店,绝大多数分布于中国的三、四线城市,这些区域正好是本土运动品牌鞋企的“黄金商圈”,如今,他们将直接面对阿迪达斯的挑战。
除了布局之外,耐克和阿迪达斯纷纷进入了细分市场,如女性、儿童以及篮球专卖等,这些市场也同时受到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青睐,李宁和安踏纷纷进入女子市场,而361°也在发力童装市场,然而,目前国内运动品牌鞋企尚未有一家覆盖整个细分市场,而细分市场将决定体育用品企业在下一轮竞争中谁将胜出,“国内运动品牌鞋企尤其是李宁和安踏,还有一个发展制肘。”业内人士说,乐途和菲乐两个品牌的停滞不前将会影响两家本土最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进而拖累整体业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