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浙江绍兴:创意引擎驱动纺织产业升级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8日

对比之下,绍兴的服装业相形见绌。

有人认为,主要是因为绍兴的服装产业缺少特色,没有个性。说白了,还是没能充分挖掘创意的魔力。

“‘绍派服装’这个梦想开始走向现实了!”采访时,孙成荣不无兴奋地对记者说。

孙成荣的自信来自中国轻纺城顶尖服装设计师,他们是轻纺城用“零成本创意工作室”等诱人政策引来的。

发展创意产业,绍兴不仅推出了多项政府奖励措施,还从各个方面对创意产业进行扶持。

2010年4月,16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意机构,正式签约入驻柯桥创意大厦,这次唱主角的是服装设计师。

在绍兴,不少企业都有做大做强品牌服装的需求。顶尖设计师来的正是时候。

“这些年我一直在想,中间产品再怎么做,都是为他人做嫁衣,只有做服装,才能真正做成品牌,开成百年老店,将好的理念传承下去。”中国轻纺城的一位老板这样说。

“希望能给本地布商和企业树立样板,引导他们转型做品牌服装,最终打开设计师与绍兴轻纺企业合作开发品牌服装的大门。”入驻设计师之一、哈尔滨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王长宏期许地说。

双方的目标惊人的一致。在创意和名师的“光合作用”下,“绍派服装”渐入佳境。

去年5月,一场主题为“绍兴文化元素”的服装秀在深圳文博会上演,服装秀抓住了众多嘉宾的眼球,每隔几分钟,就有时装界人士前来询问。而这些服装是由绍兴一家成立不久名为“欧尚春风”的时装设计工作室设计的。

“我们的设计师在每一次设计中都充分发挥创意的魔力,将绍兴独有的文化体现在服装设计中,着力于打造有绍兴特点的服装。”“欧尚春风”负责人道出了这其中的秘诀。

创意带来无限魔力,创意更为绍兴纺织业的发展插上了“隐形的翅膀”,令其展翅翱翔,越飞越高。

【记者手记】

“有形之手”引领产业转型跨越

在绍兴采访,记者了解到,在纺织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绍兴市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一次次发挥了强大威力,引领经济巨轮调整航向、破浪前行。

纺织业既是绍兴的“母亲产业”,又是富民产业。纺织造就了绍兴,托举了绍兴。但走到历史拐点的绍兴纺织,一度内忧外困,举步维艰。尤其是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绍兴纺织业雪上加霜,身处寒冬。

当众多企业家一筹莫展时,绍兴市委、市政府挺身而出,用“有形之手”,有条不紊地除 霜破冰,帮助企业危中寻机。政府有关部门及时与银行签订了“不随意抽贷、不附加担保抵押条件、不增加企业贷款负担”的同业协会公约。同时,通过工业用地变 性、地方税收分成奖励、组建政府性担保公司等措施,全力防范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政府派出的工作组也逐一进驻困难企业,面对面帮企业排忧解难。“有形之手” 及时出击,很快将危机形势稳定下来。

危机过后,绍兴迅速建立了企业风险防范机制。经信、电力、银监等部门联手对规模以上企业定期“会诊”,发现异常情况就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面对外贸依存度高、产业层次低、产品结构重复的现状,许多企业不知所措。这时,政府“有形之手”指出了方向:转型升级,这是惟一的出路。他们痛下决心,帮助企业克服困难、调整结构,让绍兴经济“脱胎换骨”。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培育也被提上日程。绍兴出台了战略新兴产业导向目录,制定“五年一百亿”的资金扶持政策,每年市县两级财政拿出20亿元,连续5年扶持新兴产业。于是,大批企业应时而动,另辟蹊径,成功突围。

尽管那场危机的阴霾早被荡涤殆尽,但绍兴人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丝毫不减。政府 “有形之手”又开始积极有为、作为,提出了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策略,用创意提升纺织产品的附加值,延伸壮大产业链。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推手一次比一次 给力:设立2000万元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创意人才在绍兴落地生根;在柯北规划建设一个占地210亩、总投资约10亿元的创意园,每年安排 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入驻……

在绍兴,企业家有这样一种共识:政府宏观调控有力,是推进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最佳动力。

确实,正是政府的有力调控引导,企业、社会之间的全面联动,绍兴经济才能逆势飞扬,高歌奋进。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88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