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纺织服装行业受到国际需求低迷、国内原料价格波动、人民币升值及用工成本上升等多重矛盾制约,目前增长形势比较艰难。2012年国内外环境将有什么变化?原料市场行情将怎么变化?纺织企业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联合会统计中心主任刘欣女士。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中心是由国家统计局授权的纺织行业权威的统计部门。在行业经济信息的统计、开发和发布业务,在为政府提供宏观决策信息支持、企业市场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2011年纺织服装整个行业的总体经济形势如何?
刘欣:截至目前,2011年全年总体数据表现平稳。虽然有些指标比2011年1~11月有些回落,但是总体情况良好。2011年全年的总产值增长26.8%,其中出口20%增长以上,内销产值增长29.5%,全行业纺织项目的投资增长36.3%,1~11月全行业利润增长为26.6%,利润率为5%,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0.3%。
记者:纺织行业原料价格是当前全行业备受关注的问题,能否谈谈你对2012年的原料价格走势的分析?
刘欣:2011年,纺织工业联合会做了企业家调研问卷,523份样本企业的问卷结果结果显示,有八成以上企业反映2011年受到原料价格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利润减少。
2011年棉价就像坐过山车,大起大落,这是业内人士的共同感受。2011年9月国家出台收储棉花的政策,对于国内的棉花价格有了托底,稳定了国内棉价。但是国外棉花价格相对下降,国内外棉价差逐渐扩大。在2011年12月,国内外棉花最大价差达到每吨3千元人民币,使用国内棉花的企业原来成本高,也使得棉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削弱。目前从今年1月份的棉价变化来看,国内棉价有点上行,2012年3月底棉花收储结束后,棉价的走势不好判断。但是,整个国际市场疲软,不支持棉价的上扬,国储棉收储会有一定的仓储成本,这样算来,放储棉价应该会高一些。当然,如果国家有新的政策支持收储部门补贴,这样会平抑增长的趋势,对全年的棉花价格走势不好判断。
总体来说,2012年纺织原料风险仍然存在,建议企业在做原材料采购时,做价格短期走势的判断,不能像前几年一样,做长期的判断。相对来说,如果企业本身有原料产业链,比如企业有棉花种植,这样能规避一些风险。.
记者:如何看待纺织服装行业用工荒与招工难的问题?
刘欣:2010年纺织服装行业的用工成本占整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的8.6%左右。由于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链比较长,上游的化纤产业用工成本比较低,大概占业务收入成本的3%,而服装产业的成本最高,占13%。但总体来说,整个行业的用工成本都在上涨,根据行业产业链不同位置及企业各自情况不同,成本变化又有细分。用工荒与人才培养结构和用工结构不同有关,属于国家统筹的范围,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来解决。
对纺织行业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用工年龄结构有问题。前两年,我在某纺织集群调研时发现,大部分企业的工人年龄平均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纺织行业。纺织行业的生产一线年轻的劳动力供给跟不上,这样造成用工荒会越来越严重,这个矛盾已经在东部沿海凸显。
用工成本的提高也表现在对出口企业所产生的压力。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处于低迷阶段时期,为了寻找更低的价格,有些欧美的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但是,中国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工人的综合素质相比较高,因此,短期来看,中国在劳动力水平和劳动效率方面仍具有优势。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