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美邦、森马等近年来一直热衷于学习ZARA的“快时尚”模式。所谓“快时尚”主要包含3方面内容,即上货时间快、平价和紧跟时尚潮流,消费者对时装功能性需求远远小于心理需求,时装涉及满足消费者诸如审美体验、自我实现等心理诉求,而快是满足这些诉求的基础。
不可否认,在快速供应链下保持低库存是“快时尚”模式盈利的基础。但现实是,尽管中国服装企业近几年热衷其效法,却很少有国内服装企业能学到“快时尚”这一精髓,反而越来越多的“快时尚”企业发现自己正为“快”所累,因“快”而变慢。
“这种‘快时尚’并不能够完全地‘照搬照套’,而是应当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量体裁衣’,这就要求各服装企业对市场情况把握到位,在发展策略上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及时将企业生产运营和市场具体情况相衔接,并逐步完善。”朱庆骅说。
当然,服装行业和其他行业并不相同,服装很容易过季,很难做到其他行业的“零库存”,也正因为如此,库存是服装企业最大的难题,如果解决不好现金流很容易被压垮。业内人士指出,在这些服装快销商当中,也只有ZARA、H&M、优衣库等几家企业能够真正做到了库存的有效控制。在流程的精细化操作方面,国内企业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朱庆骅表示,实际上服装企业实现零库存并不现实,一般来说,库存范围在10%~20%被视为安全库存,这是服装企业可控范围之内的。而要使库存量处于安全范围关键是实现产销信息的对接,实时关注市场信息,并对市场信息加以处理分析,形成以周期为单位的销售排行,对销售量高和低的款式分别罗列,从而把握市场具体情况,对库存量实行调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