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中国棉花协会和大会组委会给我本人这次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机采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家手中原来发的材料有所变化,这两天我根据大会的具体情况作了一些修改。我演讲的题目分四个部分,第一是机采棉是中国棉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部分讲中国机采棉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机采棉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三个方面是影响中国机采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第四个关键问题是,作为目前中国机采棉而言,解决的瓶颈和方案又是什么?最后谈一下中国机采棉发展的趋势。
首先,机采棉是中国棉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天上午各位领导和专家都谈到了拾花难的问题,这已经形成共识,特别是北疆,新疆北疆的要求就只有45天,在这45天如果采不回来就会烂到地里就再也摘不了了,这就要求拾花必须及时。我知道这几年新疆兵团每年拾花费是11亿,同时对棉农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非常之大,这是拾花难的问题。
第二个数据是人工采摘成本很高,到底多高?2000年以前那时候中国的城镇化还没有达到目前的水平,当时的采花费是每公斤3毛到4毛,到2010年间增长到1.5元,2011年涨到每公斤2元。机采棉呢?每公斤平均7毛,拿去年为例,机采棉每亩棉花比人工采摘能够节省费用每亩达到450块钱到500块钱。所以,过高的拾花成本直接削减了棉农的利益。
第三个是纺织行业,作为纺织行业很希望降低成本,提高成纱质量,这方面来讲有一个问题:纱厂为什么愿意用美棉、澳棉,为什么不愿意使用中国的棉花?因为我们纺棉三丝的几率太高了,新疆没有地膜种不了棉花,采摘的时候,采棉机就把地膜给收进去了,这是我们和美国、澳洲的区别,所以他们污染棉花的几率较低。大家知道目前整个农村劳动力短缺,机采棉可以把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适合规模化生产,一台六行采棉机一天工作量相当于1000个拾花工,所以它和手摘棉相比不仅有经济效益,还有可观的社会效益,所以推广机采棉是棉花产业发展必由之路。
现在中国做好准备了吗?下面我把现状汇报一下。
首先从兵团讲,大家知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体制和机制,决定了他品种选育、种植、栽培、脱叶、催熟走到了全国前列。1952年第一次引进苏联产单行垂直摘锭后悬挂式采棉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2000年,新疆建设兵团摸索了从种植、采收、清理、加工整个全套机械化的生产模式,2001年机采棉在新疆大规模推广,当年实现机采面积28.2万亩,这之后到了去年,兵团种植棉花面积是760万亩,实现机采是385万亩,兵团的机采率达到50%,加工皮棉46万吨,其中机采率最高的是农八师,实现80%,149团等部分团场机采率达到100%。那么最后机采棉达到标准了吗?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完全符合标准,有的可以达到2级、1级,有的在3级,也有4级和5级的,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到2011年底,兵团拥有采棉机1007台,这是兵团农业局准确的数字,兵团建了多少采棉机生产线呢?大家知道手摘棉和机采棉生产线是不一样的,新疆建设兵团建设了130条机采棉清理加工线,这个清理加工线95%或者99%是中国的自有国产设备,全部国产化。兵团现在要求在2015年整个全兵团要达到80%。
从自治区来看,自治区走在兵团后面,起步比较晚,推进的速度不如兵团,但是对机采棉的需求也很突出。在2010年起,新疆地方各大植棉大户有的上千亩包地,还有地方合作社套用兵团机采棉模式,纷纷自发买采棉机,上机械加工线,很多县市的积极性非常高。像沙湾,仅这一个县,他们完成了10条机采棉生产线,完全可以达到30万亩的机采棉生产基地加工能力,并且一些以机械化采收为主业的农机合作社也纷纷成立,标志着地方机采棉公司化迈向前一步。
2011年自治区种了1650万亩,机采了多少?机采了33万亩,机采率只有2%。所以大家想一下,我们棉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在目前采棉机只有155台,2012年自治区计划购进105台,由于地方和兵团不一样,相对比较分散,加工不配套,所以影响了机采棉的推广。这张照片是塔城地区组织机采棉组织模式的现场会。
再看看黄河和长江流域,同样在内陆地区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拿山东来讲,山东去年德州很多棉花烂在地里,我们分管农业的省长非常着急,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山东机采棉面积要达到350万亩,山东去年拾花费一公斤2元,每亩拾花费400元,雇工难成本高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不快乐,他们烦,现在小麦、玉米都机械化了,但是只有棉花没有,所以农民就不愿意种,那么我们可持续发展怎么样引导,怎么样去做?2012年滨州政府下发“快乐拾棉”的通知,今年山东省在沾化县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机采棉专业合作社,根据大田托管模式推进机采棉发展。
我们谈谈影响中国机采棉发展的因素,这几个因素一个是品种的要求,一个是早熟,因为早熟可以减少喷施落叶剂造成产量的降低和影响品质。第二个是纤维长度好,纤维断裂比强大。第三是衣分高。第四是成熟期一致,提高一次性采净率,减少清地劳动强度。第五是吐絮畅,不夹壳。长江和黄河棉区雨水比较多,适合他们的品种需要我们棉业同仁来呼唤这个品种的出现。第六个是株型紧凑,最好是筒型,棉枝相对较少,可减少撞落棉和挂枝棉。第七个是抗倒伏,要求棉朵离地高度大于20厘米。
农艺栽培,适时播种。过早播种易受春寒危害,特别是新疆,每年在某一个地区都要重新播种,这给机采棉造成困难。第二个是行距和株距,一般是66+10,这个数字符合中国的情况。还有个是田间管理,最低结铃部位高度大于等于20厘米,采棉机最下面在锭离开地区高度15厘米。
落叶和催熟方面,新疆也变了,以前是喷雾剂喷射,现在是拖拉机,但是有一个什么问题呢?两万株,不好清理,美国的棉叶我用手量过,大约有我的手这么大,新疆的面叶多大?非常小,所以我们的含杂率非常高,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情,你打了一遍,因为它有的没有落到地上,况且有的飞机喷射之后还带着绿叶,这就污染了棉花,所以对这些问题我们和兵团自治区都做了无数次座谈会。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