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软肋
实际上,打折的价格大战,更受伤的还是本土品牌。根据此前耐克、阿迪达斯相关报表,耐克的品牌溢价大约13倍,阿迪达斯大约为8倍,而多数本土品牌溢价在5倍以下,从实际销售算则更低。
“这是一个蛋糕大小的问题,跟切法关系不大,同样的切法,本土品牌更受伤。”一家上市公司的鞋类设计师官文斌,目前正在考虑跳槽到另一家非上市公司,后者开出的年底薪12万元,还有一部分销售提成可以拿,而他纠结的一点是自己能在新公司被用多久:“就是一个抄的过程,从现在公司带过去的设计,不知道能挺多久。”
官文斌已经在两家上市公司工作过,前后大约十年时间,他深感目前存在的设计软肋。“最早根本就没有设计师这个概念,就是要复制能力强一点,然后稍微做一些改动”,做得最多的就是去逛其他品牌的专卖店;搜集了十多年的资料后,也不见得有创新空间,“老板看着大品牌的设计,哪款热卖抄哪款。”官文斌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仿的永远超不过真的;在购买品牌的时代,强化设计不仅是团队扩充,还应该是创意的采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