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服装代工产业链】做好“中国制造”这个品牌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

中国服装业强大的配套能力仍然占据优势

谈到“中国制造”,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多次强调:“制造”也是品牌,我们应该把“中国制造”这块品牌做好,做足。

经济学家郎咸平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论调:真正的制造大国不是中国,而是美国。中国充其量只能说是“世界车间”――只负责加工环节,而其他的设计、物流、订单处理、零售等高利润环节都不在中国人手里。中国耗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只赚取了微薄的加工费。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稍微有一些极端。虽然一些品牌企业从中国转出部分制造环节,不过,这个趋势不是主流,而且,中国服装业强大的配套能力仍然占据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外包业务日益增多,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应运而生。全球价值链是指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在原料采集和运输、产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过程中进行的价值创造活动。

根据领导者的角色,全球价值链可以分为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和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

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是指在生产进入壁垒高的行业,价值链由处在生产环节上的大制造商控制。全球价值链的领导公司通常是国际巨头,他们后向控制原材料和配件供应商,前向与分销零售密切联系。

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是指在生产进入壁垒较低的行业,价值链由销售渠道拥有者和品牌拥有者控制。他们在建立销售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散布于各个国家(一般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生产网络,并控制着这两个网络,成为价值链的领导者。

而在第三世界的制造商,根据零售商和经销商提供的产品规格和品牌生产并销售制成品。这种以贸易带动的价值链,在劳动密集型的日用消费品中很常见,如服装、鞋、玩具、手工艺品及家用电器等。

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服装价值链是购买者驱动型的,即大型的服装零售商、品牌营销商、品牌制造商是服装价值链的领导者,他们居于价值链的高端并控制着价值链。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设计和营销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而生产加工处于价值链低端。

中国服装产业目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面临着订单外流、生产中心转移的风险,产业升级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服装产业升级的途径是逐步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具体途径有:制造样衣,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品牌国际化,拓展国际市场营销渠道。

服装价值链从原料处理、产品设计、纺织品生产、成衣制造直到销售。据测算,服装价值链上的利润分配:设计占40%,营销占50%,生产占10%。很明显,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设计和营销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而生产加工处于价值链低端。服装价值链是购买者驱动型的,即大型的服装零售商、品牌营销商、品牌制造商是服装价值链的领导厂商。他们构建营销网络的同时,在全球配置服装生产网络,并通过订单的全球化推动生产的全球化。他们控制服装价值链中增值率高、利润份额多的设计、品牌、营销环节,而把增值率低、利润份额少的加工环节配置在劳动力密集、工资低廉的国家和地区。

例如,亚洲早先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后来的中国内地、越南等地。虽然近些年来,全球服装价值链已延伸到非洲、中美洲的一些国家,但重心仍在亚洲。

发达国家在服装加工失去比较优势后,无一例外的都转向服装价值链高端,实现服装产业的升级。

意大利已经发展出纺织品、服装服饰以及高档时装的设计、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运作体系,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成为时尚潮流的源头,不乏全球顶级品牌。

日本服装企业自行开发、设计,将订单下到劳动力便宜的发展中国家,成品打上自己的品牌,在国内销售。

美国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集团如Liz Claiborne、Lord&Taylor等控制了本国甚至世界市场。他们中很多是设计和销售公司,有自己的专卖店,或在零售集团中有专卖柜台。他们拥有品牌,产品设计好后委托发展中国家贴牌加工,然后再由他们经销。这三个国家的服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领导地位。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84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