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棉花价格的持续低迷,对于国内棉花价格走稳显然不利,更加上413万吨的收储总量面临抛售问题。对此,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张显斌处长日前在成都召开的中国棉业高峰论坛上表示,下年度还会敞开收,不用担心库容问题。
“如果收储价格成为全球最高价,棉花企业和种植户去交储是必然的,那么国储在不抛售的情况下,还有400万吨的仓库容纳吗?”一位棉花市场专家对记者如此表示,如果国储腾库抛储,基本可以断定后期棉花价格反弹空间十分有限,且反弹后将遭遇重压;如果不腾库,下年度高价收储,将更可能变成理论意义,对于交储等势必会有一些技术性的限制,政策执行不会如本年度的宽松,同样对于下年度棉花价格构成压制力量。
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英赛认为,下一年度国家如果继续敞开收储,虽然保护了棉农的利润,但是将国内棉花价格架空在20400元/吨的高位,纺织企业不得不使用全球价格最高的棉花,严重伤害了纺织企业,纺织企业产品在全球竞争力势必会受到影响。不排除纺织企业在当前原本订单不多情况下订单继续减少,甚至出现倒闭情况。而国内纺织企业从业数量庞大,行业低迷直接影响了从业人员就业问题。从全球棉花市场来看,如果国际经济环境仍无明显好转,全球棉花库存高企,低成本外棉必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得我国棉花收储成为国际棉花的“倾销”收容地,一方面消耗国家过多的财政资金,另一方面收储调控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