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可以用“俯冲”来形容,经过1、2月的拉起和3、4月的“盘旋”,5月开始掉头俯冲,是否着陆目前尚难以定论,生意社首席分析师、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主任刘心田研究员认为不排除市场继续“下滑”可能。
多数大宗商品价位回落至年初水平
生意社数据显示,经过5月份的大幅下调,目前多数大宗商品价位已回落至2012年初水平(铜--5.18现货价格55700,1.04现货价格55400;铝--5.18现货价格16000,1.04现货价格16145;PTA--5.18现货价格8450,1.04现货价格8500;铁矿石--5.18现货价格968,1.04现货价格975;螺纹钢--5.18现货价格4180,1.04现货价格4240……)。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主任刘心田研究员认为,2012年初价格将成为此次市场回调的一个重要参考,商品回至年初价位,并不意味着下调的终止,充其量是告一段落。市场在这个价位多空双方会有一番博弈。从目前形势看,空方依然占据优势,大宗商品后市难言乐观。
大宗商品市场环境恶化多指数创新低
上周(5月13-20日)大宗商品的整个走势来看,大宗商品市场的跌面(从55%增加到76%)和跌幅(从平均-0.92%增加至-2.44%)都显著增加。无论是基本面还是经济面,利好有限而利空增多都加大了市场心理面的阴影。
商品指数也反映了目前市场的恶化程度---国际大宗商品指数--CRB指数上周跌破290点,创出一年内新低;而国内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指数也持续走低(5月上旬已成负值,中旬已为-0.62),接连创出年内新低。
对此,生意社首席分析师、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主任刘心田研究员指出,商品指数的走低反映出市场的环境在恶化,经济的下行风险在加大。
石化市场中旬下挫能源、橡塑成“重灾区”
上周(5月13-20日)石化市场跌多涨少—56%的品种下跌,仅有15%的品种上涨。值得寻味的是--能源、橡塑下跌最“狠”,各有75%的品种下跌;而化工板块表现略好,仅有不足5成品种下跌。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主任刘心田研究员认为,之所以出现化工板块表现好于能源、橡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是产业链成本传导有一定滞后性,近期的原油暴跌带来的影响尚未在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化工产品上体现。能源、橡塑产品多属于大宗商品,对市场敏感度较高,原油的下滑就得以同步体现;
其二是部分化工品种(如氟化工、磷化工、芳烃等)经过连续几个月的下调,近期已接近底部,属于“跌无可跌”。而甲醇、天胶、合成胶等品种现在并无太大成本压力,后期仍有较大下调空间。
对于石化市场后市,刘心田认为原油在92美金已有企稳迹象。如下周原油能保持在90美金以上,则石化市场将以盘整为主;如原油跌破90美金,则石化市场将启动新一轮的下跌,届时化工板块亦会有明显响应。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