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购物中心与服装品牌未来应该“登对”发展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9日

郭增利认为,目前,购物中心对服装类收取的租金非常高,因此服装企业的压力也比较大。在阶段性上出现部分购物中心调低服装类商品占比的现象,是因为目前整个经济环境出现了一些变化,如服装服饰品牌的盈利能力下滑,也就是说,它的销售额增长幅度跟不上成本的增长幅度,利润在下滑,导致服装品牌自身的开店能力在下降,虽然有热情,但开不了。

同一个购物中心内,楼层不同,位置不同,租金也不同。今年,北京APM将把原来在地下一层的运动品牌,调整到较高的楼层。北京APM总经理蔡志强说,因为运动品牌不代表潮流的发展,且普通店铺的销售额也没有时装店好。“调整后,运动品牌经营者承担的租金压力也要低很多,这对他们的业绩来说也会好一点。”

服装品牌与购物中心需“门当户对”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称,服装服饰品牌在选择销售渠道时,中国的顺序跟美国是反着来的。美国的服装服饰品牌,第一开店渠道是购物中心,第二开店渠道是百货店,第三是所谓的市场。而中国,大量的中低端品牌,批发市场排在第一,百货店排在第二,购物中心排在第三。因此,服装服饰类品牌在购物中心的开店力度,和美国相比,差距非常大。反过来说,未来,服装服饰品牌在购物中心开店的上升空间也较大。

郭增利表示,今后服装品牌与购物中心会分别找与自身定位趋于一致的对象,形成“门当户对”的现象。

记者走访后了解到,虽然欧美汇购物中心内,服装服饰类的品牌占比达40%,其中单纯的运动品牌和传统正装还是相对较少。欧美汇租赁物业副总监王素平说,目前,中关村地下有个津乐汇百货,里面涵盖了比较全的运动及户外品牌。而欧美汇调整的目标和方向以差异化经营为主线,使中关村现有的商圈得到更好的业态互补。欧美汇面对的消费客群以年轻时尚的客人及学生为主,大多青睐一些知名快销服饰品牌及时尚潮牌。除了H&M、C&A、UNIQLO外,Vans、Onitsuka Tiger、Shoes Bar等品牌外,也以销售运动休闲服装及潮牌鞋为主。

金融街购物中心的服装服饰类占比近70%,但没有童装,也没有运动品牌。金融街购物中心企划总监鲍简说,原来有童装品牌,但很早就撤掉了,因为通过做消费者调查后发现,这方面的需求很少。

在华润五彩城一期中,运动休闲类服装品牌却相对较多,五彩城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祝林说,因为在五彩城4层有一个1800平米的具有奥运比赛标准的真冰冰场,为了在一期形成运动的主题化,在一层就有耐克、阿迪达斯、探路者、长天户外、匡威、THE NORTH FACE等运动时尚户外的相关品牌。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36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