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人工成本高企 东莞纺织业兴起机器“革命”

来源:中国纱线网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9日

据了解,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计划在未来3-5年内将再投入1500万美元完成生产线自动化改制,使企业进一步减少对人力需求的同时,使企业的运营更加接近最佳营运成本。

另一个案例是东莞三星电机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由韩国三星电机株式会社投资,1992年9月份正式投产。近年来,在紧盯加工制造高端化的目标加快转型升级,投资总额由原来的920万美元增加到1.96亿美元,经营范围由原来的简单加工制造扬声器等过渡到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电子产品,市场范围也由原来的单纯外销逐步向国内外市场并重的方向扩展。

目前,三星电机已经从一个简单加工装配企业成功转型为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型企业。2011年,出口额7.3亿美元。

该公司电子信息产业公司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技术、设备密集型产品为主后,总员工数只有2004年的50%左右。最近,公司计划增资1亿美元,将产能再扩大1倍。

在位于东莞长安镇的东莞钜升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这个为松下、GE、飞利浦、诺基亚等产品配套生产模具及注塑产品的企业车间,不像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厂房那样脏乱,在投资3400多万美元购进全套日本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及德国、瑞士等国家模具自动化加工设备后,整个生产过程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及智能化生产。“所有生产工序只需操作员输入参数、程序,加工过程就由智能化设备完成。”东莞钜升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蒋仕元表示。

他认为,智能化设备取代人工之后,公司在人力成本方面可以节约80%,而且大幅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差错和缺陷。

前景

根据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谢庆源的估计,目前已经成功转型的东莞台资企业大概占到3至4成,尤其以机械制造和电子元器件生产领域发展最快,在这些领域可能已经占到6到7成。“但在诸如服装、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机器替代人工的情况并不明显。”谢庆源说。

尽管如此,面对日益严重的缺工情况,珠三角越来越多的企业计划淘汰原有使用人工的机器设备,以高技术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工,缩减成本压力。

据了解,珠三角大部分企业近一两年普遍加薪幅度都在80%以上,有的甚至更多。在此背景下,很多深圳、东莞和广州一带的企业不得不考虑以高技术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工,以提高效率,缩减成本压力。

兴中实业投资总经理麦其先表示,工厂内迁根本就不现实,而长期持续加薪招工,企业成本又难以消化,从长远来看,引进高新技术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或数控设备,更加合算。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谭炳才分析,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珠三角廉价劳动力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实际上也是如此,不仅在东莞,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日前在上海总部奠基仪式上就宣布,富士康集团计划明年下半年将中国员工的薪资在现行基础上将再调高一倍。有分析人士认为,其底气与之前郭台铭高调宣布深圳富士康将引进100万台机器人不无关系。

事实上,珠三角相关城市的政府也在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加快传统技术改造。据杨荣介绍,东莞市政府将利用10亿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加快传统技术改造。

根据东莞市政府对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企业购买进口织机每台补贴3000元,国产织机每台补贴2000元。

尽管如此,面对日益严峻国际经济形势,罗嘉伦认为,机器替代人工仅只是转型升级的一个方面,根本问题还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经济环境无非是市场需求大小的问题,如果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具有独有价值,即便市场需求减少,仍然会具有自己的市场。”罗嘉伦说。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6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