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召开评审会,经过综合各专家评审意见,授予桐乡国际蚕丝城“桐乡中国蚕丝城”称号。
几年前陷入困境的桐乡市蚕丝行业,经过桐乡市行业管理部门以及众多的蚕丝被老板们共同努力,已形成集养蚕、制绵、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不过,据国家统计局对351家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显示,受多种因素波及,未来蚕丝企业运行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业内专家预计,以桐乡为主的传统蚕丝企业亟待加速转型。
“中国蚕丝城”的涅槃
今年4月,桐乡市国际蚕丝城被授予“桐乡中国蚕丝城”称号。一个县级市的蚕丝城能够获得如此高规格的认可,其背后所折射的则是桐乡市在蚕丝行业的巨大影响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主任陶韬宇表示,桐乡是我国丝绸的一个重要产区,要把丝绸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桐乡的一项重要产业,进而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丝绸产业的研发中心。
然而事实上,就在几年前,桐乡蚕丝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危机重重。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几年前的桐乡市,大多数蚕丝被企业多是以贴牌、定牌加工为主,而使用自有商标的比例较低,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的资金投入很少,产品附加值较低等诸多问题更是困扰着产业的良性发展。
“桐乡蚕丝行业历经多年的高速增长,近年来才刚刚转入新的发展轨道。然而金融危机、民工荒,电荒、钱荒等又接踵而来,桐乡备感压力,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的瓶颈也日益突出。”桐乡市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除了受外在因素影响,当初的“内部混乱”也为桐乡的蚕丝发展蒙上了阴影。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2010年,央视财经频道的金牌栏目《消费主张》播出了一则新闻:《你家的蚕丝被里是蚕丝吗?》。该新闻直指桐乡蚕丝被存在质量问题。因为虽然全国有蚕丝被生产企业近千家,但就桐乡洲泉一个镇,蚕丝加工企业就占据全国总数的17%。
显然,对用质量说话的企业来说,一场质量信誉危机对企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但同时也敲醒了企业与行业管理者。随后,由桐乡市政府牵头,超过200家企业与相关行业协会以及包括工商、质监、洲泉镇党委等一起,召开了质量整治会议。此次会议提出了让生产厂家真正了解“质量就是生命”。
据记者了解,为时一年的专项整治行动效果斐然。“这对加强创牌意识的宣传和培养,以及加强蚕丝被服行业的管理起到了奠基性作用。”桐乡市这位上述负责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目前,桐乡有蚕丝被生产企业359家,年产值达20多亿元,其中年产1万条以上的企业就有40多家,占全国同类规模企业的近50%。
市场倒逼企业转型
行业经营者虽然踌躇满志,但外部的环境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就在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一季度丝绸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显示,继2011年茧丝价格创历史新高之后,市场出现了快速回落的态势。2012年一季度全国丝绸工业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整体运行基本平稳。不过报告预计,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用工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原料生产增长有限以及融资成本高企等五大因素,未来传统蚕丝企业运行将受到影响。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