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12年上半年,国内丝绸工业生产增长压力较大,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加上国内丝绸消费市场短时间内难有大的增长,使得整个丝绸工业经济增速减缓态势明显。”该报告指出。
然而事实上,除了上述因素影响,我国蚕丝企业自身的不足也是蚕丝行业易受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开创了“丝绸之路”的国度,如今连一个国际知名品牌都没有,而无论做大做强,国内许多大型蚕丝企业也只是为国外企业做贴牌加工,利润微薄。
此外,随着纯棉与化纤等面料成为消费首选,蚕丝产品似乎已淡出消费者的视线多年,甚至连北京与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丝绸产品门店也少之又少。
“虽然蚕丝代表着高贵,但过于传统、整体的形象与国际流行潮流存在差距也是重要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蚕丝与丝绸产品开始在年轻人当中失去吸引力。
“中国蚕丝的历史是世界最早,一直以来也是世界最大的蚕丝生产和出口国。但是,从质量、设计、技术上来看,要意识到我们的蚕丝在国际上还是弱国不是强国。”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刘胜在表示。
“毫无疑问,传统蚕丝企业亟待加速转型。”多次参加中国蚕丝业发展高层论坛一位专家表示,对于传统蚕丝企业亟待转型的现状,桐乡市作为行业风向标,已经意识到它的紧迫性。
“近几年来,丝绵被服产业的迅速发展,确实形成了一批有质量保证的厂家。但是因为蚕丝被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入门门槛低,同样也造成了洲泉镇的蚕丝被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桐乡市蚕丝产品主产区洲泉镇党委副书记范惠清告诉记者,让人欣慰的是,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的这次痛定思痛,洲泉镇的蚕丝企业利用这一次机会,化被动为主动,进行行业整改,更好地发挥洲泉蚕丝被服的品牌效应。
俗话说:“好酒还要勤吆喝”。为提高桐乡蚕丝被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家纺企业,由桐乡市蚕丝被服行业协会组织蚕丝被企业抱团参展各种家纺博览会,而桐乡市蚕丝产业聚集地的洲泉镇更是围绕“中国蚕丝被名镇”这一称号加快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
在管理者与行业间形成统一的认知后,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情况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当地的蚕丝被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创建品牌以及品牌推广的重要性。
“在经过多次改良制作工艺的引领下,桐乡市的蚕丝被生产开始步入专业化轨道,并形成了以天诺、银桑、丝源、腾飞、华纳斯、永生等20多家品牌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群。”一位当地蚕丝被商家负责人告诉记者。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