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具有产业基础
1.北京发展服装业已有一定的基础。截止到200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的服装纺织企业共计381家;现价总产值96.1亿元;出口交货值34.2亿元。经过今年的改革,北京服装纺织产业布局以向“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格局调整,即研发设计、贸易在市内,生产加工在郊区县,逐步形成了相对集中、配套的产业价值链。特别是在服装加工、成衣贸易和服装文化、设计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同时,其产业链长的特点,带动了上下游产品及旅游、体育、商业、会展、信息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北京服装业已形成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和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以民营企业为龙头的北京服装业,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有24家,其中:李宁、白领、膝氏、雪莲等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3.符合都市工业发展无污染、低能耗,高就业产业的要求。服装产业属无污染、能耗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是适合都市工业发展的产业。2002年,北京服装纺织业就业人数11.8万人,占全市工业比重的10.6%。北京发展服装产业,符合“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要求。
(四)具有市场空间
1.北京已成为北方地区的消费中心。2002年北京国内生产总值达313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55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4元,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均居全国前列。到2008年,全市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以上,服装消费需求将有较大增长。奥运会的召开和旅游业的发展,将进一步为北京服装及关联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北京服装市场的影响力将辐射东北、西北、渤海湾及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人口规模约4亿。
2.北京的商贸中心地位已基本确立。北京已形成了一批中高档服装商场、专卖店和超市在内的服装零售体系;几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服装集散地;现代物流基地正在规划建设中。2002年,北京穿着类商品零售额193.1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额(1744.8亿元)的11%,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出口实力较强。2002年服装纺织产品出口创汇13.8亿美元,在地方工业出口中排名第二位。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将给外贸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服装业的发展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在很多领域上都显现着其强悍的一面,希望我们的帝都在纺织服装行业能积极进取,加紧脚步,争创世界时装之都。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