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进口棉贴水情况从去年就开始了,并一直持续到目前。内外价差高达数千元,中国进口放量。发放不发放进口配额,是一个令国家头痛的问题。
发放配额,外棉价格获得稳定支持,那从去年开始的国家政策价格保护的就不仅仅是国内棉农,大量的进口使得中国出钱出力成了经济低迷下全球棉农的救世主。
这笔生意,怎么算都是吃亏的。大量的进口库存,如果能运转起来,经历一段时间高成本的消化,始终也能回归向下游消费转移。
但问题是,低迷的下游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机会,就像哑巴吃黄连一般,收进如此多的棉花,日后如何消化也是个问题。如不发放配额,国内纺织企业使用成本高的棉花,面对人力资源更为廉价的主要竞争对手如东南亚等国,国内企业也是吃亏。
更不用提别国如采用零关税或其它支持进口棉花的措施,使企业采购成本进一步降低,进而拉大我国与其它国家棉纺成本的差距了。对农民的收储承诺,政府不能失信。一边是棉农收益,一边是纺织企业的利益,恐怕难以两全其美。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