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实体经济缺乏赚钱效应,南通当地有不少企业将精力放在短期金融炒作上。手头美元资源较充足的,就利用原材料内外差价做“进口转内销”;对汇率风险敏感的,就更多参与境内人民币远期及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NDF)等,对冲利润风险。
南通当地某银行人士介绍,南通造船产业发达,在经营情况好的年头,企业手头有50多亿的流动性,有些船企也愿意做人民币理财业务,为行业周期性衰退储备“子弹”。
纺织企业则热衷于进口原材料套利。据了解,由于之前国储棉花收购政策,致使国内外棉花价格出现巨大价差,为了平衡国内纺织企业利益,相关部门后来又出台了棉花进口配额政策。这样一来,某些有配额的企业靠倒卖配额,就能获得正常企业一年的利润。据悉,黑市配额指标,1吨被炒到了2000元。
记者接触到的另一家纺织企业,其本身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是CVC纱(棉含量高于聚酯的混纺纱),并非棉纱。但据该企业有关人员介绍,企业“另一只手”一直在从海外市场大量买进棉纱,然后“进口转内销”赚取差价。
记者了解到,不仅在南通,广东及浙江等地的企业,不少也在国内外棉花差价上动脑筋。
政府非常规手段稳出口
据南通海关统计数据,今年4月南通外贸进出口20.5亿美元,同比下降12.6%,环比下降20.7%。其中,出口15.5亿美元,进口5亿美元,与同期相比都呈大幅下降态势。
对此,南通市经信委副主任陆建新认为情况很不乐观。他向记者解释道,市政府曾考虑通过财政适当“补贴”银行,为中小企业争取较低的贷款利率。不过从最近几个月的变化来看,银企供需关系也在出现松动,部分银行新增贷款较为低迷,政策何时出台需视企业反馈而定。
陆建新表示,南通市政府非常重视当地企业生存现状,只有具备优秀的企业,当地经济民生才能持续良性发展。为此,将减免企业综合基金缴纳额的一半。据介绍,此前该基金是按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一缴纳,今后南通工业企业全部减半征收。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预计企业今年该项支出将减少7000万元左右。
陆建新告诉记者,据调查,南通市企业平均实际贷款利率,基本超过10%,远超基准利率。市政府多次与银行沟通,希望切实减轻企业利息负担。如有必要,政府将为此进行一定的“补贴”,这也是一种非常规的对策。
“南通市政府鼓励企业上马‘短平快’的技改项目。为鼓励出口,每1000万美元将奖励千分之四至五。短期内再拿出2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陆建新表示,企业既要抱团取暖,也要直面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企业自身应加快升级转型。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