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滨:当你的产品从一个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时候,产品利润率就会下降,那办法很简单,必须要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来替代这块,要能够用新的产品去刺激市场产生新的利润,如果一直做老产品,一定是越做越便宜,无论是原料涨不涨。
从重规模到重研发,这个观念的转变已经让梅李镇昌盛织造公司董事长朱岳民尝到了甜头。他们研发的一款沙发面料,几年来光在北美市场就销售了1200万平米。
但今年以来,朱岳民碰到了新问题,由于美国客户不停的压低价格,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无奈之下,朱岳民开始意识到,除了研发新产品,更要注重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他投入资金改造仓储管理系统,大幅提高了物流效率。
朱岳民:按照编号,电脑给他指令,铲车直接铲下来,电梯运下去再装箱,又能多放,又提高了效率。我以前没有想到布匹可以像超市一样卖,现在改造之后基本上跟超市一样。
朱岳民说,经过核算,今年以来通过加强管理,企业成本降低了2个百分点,这在困难时期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记者问他,如果银行给你贷款,会怎利用这笔资金,朱岳民回答:
朱岳民:我要把能拿到的钱投入到提高品质上去。
记者:不会再扩大产能了?
朱岳民:产能需要扩大,因为在国内产能已经足够了。如果你把品质提高,价格提高上去,那产值不就跟着上去了么?干嘛去提高产能呢?
记者在梅李镇采访时发现,在行业运行低潮期,纺织企业也正在休养生息,利用这个时期进行技术、设备、环保等方面的储备,等待行业复苏后的机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表示,经济形势有好有坏,好的时候不要高歌猛进,坏的时候更不要失去信心。危机时刻,更应该看到“危险”背后蕴藏的“机遇”。
王天凯:经济上行的时候大家拼命去建,容易规模型增长,那现在不行了,现在谁敢去随随便便投资一个同质化的企业?没人敢投。他必须找出路,而且必须差异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走这条路。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