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广西上林县建“一建双促”引领桑蚕产业发展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9日

近年来,广西南宁上林县坚持党建引领生态扶贫发展,把农村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党员带领群众转变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推行“党员+基地+农户”等模式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到产业发展中,与产业发展相融互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以“一建双促”实现了农村党建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双赢”。

小蚕共育合作社:让贫困村脱贫致富

在西燕镇覃爱菊的小蚕供应基地房间里,1000多个蚕框整齐有序,几名工人正忙着给睡在框里的蚕宝宝喂桑叶,工人们娴熟的把已经用机器切好的新鲜桑叶均匀的撒在一个个蚕框里,然后再小心的放回原处,整个房间一片繁忙。“这是一龄蚕,那是二龄蚕,那边是三龄蚕。”覃爱菊指着一筐筐的蚕宝宝如数家珍的告诉记者。

房间里工人们忙不停,而房门口也同样非常热闹。原来,今天正好有一批蚕宝宝可以出售,周边的蚕农掐准时间早早就来排着队领蚕宝宝了。“今天领了一万只,家里还有一万只,因为家里只有两个人,所以没养太多”正在把一筐蚕宝宝绑上摩托车后架的西燕镇覃浪村一韦姓村民告诉记者,蚕农隔10天就来领一次小蚕,拿回去的小蚕养够二十天就可以卖了,一批可以赚2千元左右,一年可以养12批。“这还多亏小蚕供应基地,为我们减少了养殖风险。”韦先生满脸笑容地说。

上林县地处大石山区,素有种桑养蚕的传统。近年来,作为山区群众发展经济的一项“短、平、快”项目,制约桑蚕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越来越明显,规模不够大、良种推广慢、产业不够强、产销未结合等劣势,让桑蚕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的速度都慢了下来,这一现象深深地触动了西燕镇云桃村村干、优秀党员覃爱菊。于是,她迈出了探索种桑养蚕业的第一步,在自家的3亩责任田种上了桑树,还买来有关书籍钻研学习,向技术人员请教。同时覃爱菊意识到光种好桑树,没有养蚕技术是不行的。经过近一年的摸索,覃爱菊渐渐地掌握了养蚕的技术,也摸索出了一套养蚕的好办法。在覃爱菊的影响下,全村掀起运用科学技术种桑养蚕的热潮。

可是覃爱菊又发现,当地种桑养蚕的人逐年增多,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蚕种的选择及育小蚕时容易染病。颇具发展眼光和经济头脑的覃爱菊大胆提出以党员为核心,以群众为主体,以桑蚕产业化为目的,成立小蚕共育合作社,实现“合作社+农户”的构想。覃爱菊的想法得到了所在党支部的赞同,并为覃爱菊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后盾,在资金的引进、技术及政策保障上都给予大力的支持,让覃爱菊和其他党员干事创业的决心更足。“幼蚕在养至三龄前最易感染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死蚕现象。建立标准化小蚕共育示范站,直接将养好的三龄蚕出售给蚕农,可以降低农民养蚕风险。”说起当初的决定,覃爱菊仍旧肯定的说。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覃爱菊利用自学的有关知识,通过加强环境消毒和规范化管理,引进桑蚕新优品种,小蚕存活率、产茧量提高20%,成立小蚕共育养殖基地后首批购进8p万蚕苗供不应求,村里村外也都知道了覃爱菊共育小蚕的事。并且,为了解决农民因资金困难而没钱购买蚕种的困惑,覃爱菊育出来的蚕苗,70%是先赊给蚕农拿回家养殖,等蚕农卖了蚕丝再还钱给她。“她育的蚕苗好,还免费为蚕农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附近的村民都来这里订购小蚕。”韦先生说。据悉,基地成立以来,共培训蚕农700多人次,带动附近上千农民种桑养蚕。

此外,覃爱菊于2010年成立的农民养蚕专业合作社,还吸引了该县15家农户加入。“这些基地都是统一技术,统一价格,统一管理,互通有无,通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了桑蚕业的健康发展。”覃爱菊说。

目前,经过2年多的积累,覃爱菊的立体养殖已初具规模。她的小蚕共育养殖基地现在有高产示范桑园150亩,标准化育种室6个300平方米,辐射覃浪、云灵、大龙洞、塘昶、北林等周边五个村屯,每年可为农户提供8千多万张小蚕。同时,作为上林县党员创业先锋示范点,通过组织各村群众代表和村干参观学习,现场说教,小蚕共育技术已经快速辐射到全县各乡镇。

桑枝栽培食用菌: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驱车经过一段有些曲折的乡间小路,我们来到坐落在大明山脚下的上林县西燕镇江卢村桑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基地门口,“西燕镇农村党员致富示范基地”和“上林县党员创业先锋示范点”两块牌子格外醒目。“这里面上演着“变废为宝,桑枝变蘑菇”的魔术表演。通过这个方法,村级党组织带动蚕农走上了一条致富路。”有同行者神秘的说。

走进基地内,我们看到堆放在地上已经切好片的桑枝杆,以及大棚内放满架子的菌筒。“从桑园收回来的桑枝杆经过切片、粉碎制成桑杆粉,随后再制成培养基物料。通过技术人员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并把已接种好的桑杆食用菌菌筒放置在适合的环境中培养菌丝,最后就可以出菇了。”江卢村妇女主任、党员致富带头人、基地负责人韦翠兰专业的向记者介绍说。她表示,桑枝杆作为中药材的原料,无毒副作用,加之在桑树的种植生长过程中基本上未使用农药,农残少。此外,桑杆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等营养素,是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的优质原料。

据了解,上林县是广西十大桑蚕基地县之一,现有桑园面积12万亩,每年冬夏两季砍伐的桑枝达15万吨,大量桑枝被焚烧掉,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2009年,上林县被列为南宁市建设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示范区之一,如何把桑枝转变为宝,延长茧丝绸产业链,走一条生态、环保、脱贫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拷问着上林人,韦翠兰以一个党员强大的责任感敏锐抓住了这个机会,潜心于桑枝栽培食用菌种植,通过发展桑枝栽培食用菌种植项目,变废为宝,推动了生态农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生产和农民增收。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88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