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虽然拥有8000多家玩具生产企业,却称不上玩具强国。”赵连表示,我们只是生产大国却不是强国,不要说高端市场,就连一些普通的儿童用品也很多都是贴牌生产。
对于赵连的说法,记者从南方某企业负责人那里得到了印证。“其实很多玩具都是在我国生产的,只不过贴牌后,出口转内销,华丽变身后就变成了国际知名品牌的儿童用品。”在浙江某地,聚集着一大批专业代加工玩具与服装的厂商,一家不愿具名的厂商负责人在电话中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他们目前正在生产很多国际知名的玩具。“我们怎么研发啊,没有资金也没有能力。再说加工挣点那点钱只够企业生存的。”
事实上,导致国内玩具品牌竞争力不强的原因,除了企业研发水平低之外,消费者对玩具的品牌认知度较低也是一大原因。质量好的玩具研发出来了,推向市场,消费者却不买账,也是很多玩具企业头疼的问题。
竞争实输在文化缺位
专家表示,正是因为文化创作的缺失与儿童用品缺乏创意和推广,导致我国在儿童用品高端市场洋货独领风骚的局面。
对此,中南大学乔新生教授告诉记者:中国儿童玩具、服装的崇洋媚外并非始于今日,但是,今天之所以表现得尤为明显,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父母缺乏文化的自信和基层文化传统的自觉。因为缺乏文化自信,所以崇洋媚外。而企业因为缺乏继承文化传统的自觉,所以也千方百计地模仿西方国家的产品。
“中国企业的竞争仍然没有达到文化竞争的层次,所以,中国的儿童产品缺乏重要的文化元素。”乔新生教授认为,产品的竞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价格与质量的竞争,第二个阶段是技术与专利的竞争,第三个阶段则是技术和标准的竞争。
从竞争的形态来看,从发明家的竞争,到管理者的竞争,再到文化者的竞争,是人类文明竞争的三个层次。当前我国竞争主要出于发明家的竞争与管理者的竞争之间,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看到了文化的魅力,通过文化竞争,提升产品的整体形象。
乔新生教授表示,中国现在仍然处于模仿阶段,在竞争的各个阶段,模仿他人的产品,是许多中国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只有摆脱这种文化依赖心理,才能够展现中国产品的文化内涵。
“过去中国的儿童产品总是给人一种感觉,认为中国的产品属于低档产品,西方国家的产品属于高档产品,因而,仿造西方的产品或者购买西方的品牌,是提高商品价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种思维定势如果不尽快改变,那么,中国不会有属于自己的儿童玩具儿童服装或者其他儿童产品。要想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就需要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将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中,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所以,中国在文化观念改革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