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展会报道 >正文

解读2012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技术走向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6日

6月12日~16日,2012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举办。本届展会共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83家纺机生产企业或相关企业参展,全球纺机业界的知名企业几乎全数云集在这里,展示其最为亮眼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虽然也有不少参观展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本次展会首次亮相新产品的展出规模和比例并不满足,但参展产品整体还是体现出了节能降耗、自动化、生态环保等趋势。

低能耗渐成主流

无论对于海外还是国内的纺机制造商来说,低能耗都是当前纺机产品的主流技术走向。

本次展会上立达、欧瑞康、津田驹、萨维奥等海外知名纺机企业都带来了ITMA 2011展出的最新机型。立达此次携4种纺纱技术,为中国及亚洲市场带来了J20喷气纺纱机等改进机型。

萨维奥公司带来的新一代Sirius 倍捻机是在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首次亮相的产品。该产品可有效降低用工和能源消耗。这种新机型提供了较大的喂入范围,可加工不同品种及号数的纱线,由于设备采用了电子解决方案,因此减少了操作人员的介入并降低了维修需求。

欧瑞康苏拉推出的全新Volkmann CT 福克曼康派的倍捻机将革新重点放在了节能方面,该机具有eco-drive 节能传动技术及eco节能锭子,即使加工高支纱也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节能最高可达40%。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展出的ZAX9100-Terry-280-8C-J毛巾织机具有PSC程控调速功能,降低了织造难度大的边纹部分的速度,从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机器配置保护纬纱的低压引纬,并通过配载主喷嘴双阀控制技术和气管最优化设计,实现降低耗气10%的目标。

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涤纶短纤成套设备从最初的日产15吨、25吨、50吨生产线,到日产100吨、120吨、150吨,单线生产能力逐步加大,使用户厂的设备投资减少,同时节能降耗,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运行成本。

自动化模块化受青睐

模块化设计的设备不但方便为客户提供产品多样化的配置,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灵活满足用户小批量、多品种的织造要求,可以大大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快速反应、个性化生产的需求。在当前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可以在节约企业用工成本的同时提高产量。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林子务在参观展馆之后告诉记者,从展会可以看出,无论是海外展品还是国产展品,自动化程度都有了明显进步和提高。

中国恒天集团是本届展会上参展规模最大的纺机企业,展示的设备涉及棉纺织机械、化纤机械、印染整机械、非织造布机械等四大业务板块的最新科研成果,这些设备充分体现出自动化程度高、全流程、能效高、绿色环保等技术亮点。

由经纬纺机推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质、高效低能耗的粗细络联新型纺纱系统,实现了粗纱、细纱、络筒三个工序的自动化,给参观者带来了全新的纺纱理念。该机具有完整的电脑控制系统,可对纺纱过程中每个细节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实现了生产的连续化和自动化,解决了纺织企业用工荒的难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对恒天集团的粗细络联纺纱系统翘首称赞,他认为,该系统可以提升产量、节约用工,如果该系统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将对中国纺织行业作出突出贡献。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公司隆重推出了HY-AUTO498型棉纺电脑粗纱机,该机融合了高速、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纺纱质量好等设计理念。该机占地面积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小40%左右。

6月13日上午,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在展馆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司总经理赵传福宣布赛特环球将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赛特环球集团本届展会带来了两大系列展品参展,其中,CMT1801全自动落纱粗纱机落纱停车在2分钟以内,长度达156锭,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全自动粗纱机;罗拉直径增加到32毫米,提高速度15%;世界首创的主机五轴联动传动方式,真正实现人机对话。F001全自动粗细联系统以其个性化的模块设计,为每一个纺纱厂量身定做,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颠覆了纺纱厂传统管理模式,使纺纱厂的物流和信息流更加流畅,适应了连续化、数字化生产的要求。

为了配合参展企业完整展示体现高水平的自动化设备,此次展会容许超长设备整体展出,细纱机等加长设备在展馆内整齐排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成为本届展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24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展会报道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