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这一次,“H&M”、“ZARA”等品牌在国内已是多次上“黑榜”。有媒体报道称,2009年8月,一款“ZARA”女式凉鞋被工商部门判定为不合格;2010年1月,“ZARAbaby”一款婴孩夹克/外套因色牢度不达标被曝光;2012年1月,H&M旗下品牌“DIVIDCD”一款针织毛衣因纤维含量不合格而上了“黑榜”。
为何“H&M”、“ZARA”等品牌总是频频出现问题?一些市民认为,这些品牌店在中国发展的速度之快,店内时装换得频率也快,这类“快时尚”品牌是不是存在质量管控漏洞呢?
记者在百度上搜索了下“快时尚”的感念,定义为时尚界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的快时尚迅速兴起,带动全球的时尚潮流。快时尚服饰始终追随追季潮流,新品到店的速度奇快,橱窗陈列的变换频率更是一周两次。
南京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很多潮流服装品牌,都是采取的贴牌代加工的形式,也就是OEM代工生产,通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协作厂商进行。由总部确定一种制作标准,到各地代加工时,面料、工艺等是否达到标准,是关键。往往一些服装在检测时都是些常规项不合格,比如色牢度,PH值等。在出货速度提高的同时,也应对质量管控环节严把关。有消费者称,这些衣服设计感强,紧追潮流,不少年轻人很喜爱,希望在质量管控上也要堵住漏洞。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