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王天凯:我国已形成多层次推动纺织产业转移有序发展的政策和支持环境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2日

三是内需导向成为产业转移重要驱动力。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在这些地区的一些重要经济带、产业带上,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如川渝地区、陕西的西咸地区等,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消费市场的增长将更加显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在将其终端销售网络加速向中西部布局的同时,也不断将生产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向中西部地区扩展。
  上海美特斯邦威是国内知名的休闲服饰品牌公司,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拟引进该品牌在园区投资6亿元,建设占地400亩的美特斯邦威西北区域管理及物流中心,包括区域业务管理中心、区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培训分校、业务管理中心。给美特斯邦威配套加工的企业也将入驻园区。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纺织产业转移
  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到202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及长期经济发展向好的格局,对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人口结构变化、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方面压力和挑战,要求我们行业必须主动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纺织强国纲要》对今后五到十年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产业转移其实质是升级,要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坚持产业转移与纺织工业在新时期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适应中国工业化中后期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大方向紧密结合。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好三个基本点:
  一是把资源环境协调作为根本保障。产业布局与各地区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匹配,坚持实施绿色纺织、低碳纺织、循环经济纺织,是建设纺织强国的根本。着力依靠科技创新和加强管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促进纺织工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布局体系。
  二是把统筹产业链协调发展作为基本着力点。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全局性统筹产业链体系,找准纺织产业链体系配置与各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发挥特色化、差异化的优势,建设跨区域的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各环节相协调的产业布局体系。
  三是产业转移与东部地区优化提升要同步推进。东部地区是纺织产业的密集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具有市场、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和国际化前沿等优势。通过吸引高端要素资源集聚,重点发展纺织高新技术、设计创意、品牌渠道等价值链高端环节,东部地区的优化提升对提高产业转移的层次和水平起着关键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总体形势较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重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要加强论证、持续发展,切实处理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西部地区地处江河中上游,如何解决水资源供给和工业排放污染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警惕污染转移问题,加剧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否则又将成为新的发展瓶颈。要把好生态环保关,根据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强科学论证,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合理选择产业门类,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
  二要统筹谋划、特色发展,避免地区间、园区间产业趋同和恶性竞争,建立跨区域产业链协作关系。随着国家推行纺织产业转移力度的加大,中西部各省加大了从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地区开展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工作。但相比而言适宜转移的企业和项目数量有限,地区间竞争有所加剧。相比之下,优势和特色考虑不足。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承载地,要结合本地区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加强科学规划,合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体产业及必要的相关配套产业,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聚,避免仅强调行政区划,形成地区间的重复布局和同构性发展。要真正做到我国东部产业带优势向东中西部主体功能区相协调配套的战略优势转变。
  三要认真研究、科学发展,尽力避免在规划工业园区时求全求大的倾向。当前,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纺织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都很重视事前规划,重视产业发展的载体即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这对产业和当地城镇化建设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同时也注意到,一些地区提出的园区规划面积非常大,产业链也要求全面、配套,要认真处理好规划与实际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益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是整合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提高境外转移水平。近年来,出于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到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的纺织服装企业增多,也遇到不少产业配套条件较差、劳动力素质低、基础设施落后、政局不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企业向海外转移,事前要做好充分调研、全面评估,在做好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同时,企业向境外转移,还要首先致力于练好内功,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和跨国经营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纺织工业联合会将紧紧围绕建设纺织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加强对产业转移的服务工作
  1、反映诉求
  产业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政府部门要加强产业引导,搞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产业转移中的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联合会也将持续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沟通行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
  2、建好平台
  在继续做好企业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与地区之间产业转移对接交流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全国纺织产业转移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强产业转移工作调查研究,为行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充分利用贸易和展会平台,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拓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融入行业交流和贸易活动。
  3、搞好服务
  适应行业技术进步需要,加强对行业人才培训服务,包括中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新型技术工人等教育培训。
  发挥联合会行业信息和数据的作用,为有转移意向的企业和园区提供咨询服务,为中西部地区引进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提供建议等。
  4、做好试点
  配合工信部,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试点工作,支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立足服务创新,继续围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检测和质量认证、教育和培训、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等主要内容,建设一批重点面向产业集群的纺织行业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1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