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每年与市场有关的展会有不少,《市场导报》作为以关注专业市场为己任的媒体,对于这类展会都给予高度重视,先后推出大量报道。《市场导报》记者见证了义博会、柯桥纺博会、余姚塑博会、诸暨珍珠节、永康门博会……一个个展会活动的推出、成长和壮大,《市场导报》都一一见证了全过程。
把脉会展业折射浙江经济
除了义博会、纺博会等,对于浙洽会、消博会这样的大型会展,我们的报道也从不缺席。
1999年,第一届浙洽会在宁波举行,《市场导报》即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我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经贸盛会——99浙洽会在甬开幕》一文对浙洽会的内容进行了精要的概括:“除一般性的投资贸易洽谈活动外,还设立了开发区、重点产业、科技人才和旅游促销等专业展馆,并将开展6场专题招商活动。”此后,每年的浙洽会,《市场导报》都会推出相关的文字以及图片报道。
《浙洽会大打台湾牌》是其中的一篇报道。在第五届浙洽会上,《市场导报》记者在采访中留意到,会展上不仅设立了台湾馆,开放论坛上专题开讲两岸产业合作,还有一场海峡两岸产业对接暨投资洽谈会。敏捷地捕捉到这些讯息后,《市场导报》记者作出了浙江将成为台湾企业下一个拓展重点的分析,而此后的发展也证明,这确实是一个准确的信号。
在报道形式上,除了文字之外,《市场导报》也采用图片来生动呈现会展上的点滴。第七届浙洽会,《市场导报》推出了一个整版的图片报道《浙洽会、消博会万商云集,商机无限》,七幅不同内容的画面生动地带读者走入了会展现场,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其实,《市场导报》摄影记者朱钊年从1999年第一届浙洽会开始,每年都跑浙洽会,成为浙洽会的“新闻专业户”,14年来每一届浙洽会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了每一届浙洽会的变化,哪怕这些变化很细微,也都不能“逃”过他的眼睛。
除了对省内展会的报道,《市场导报》也把视线扩大到更远的广交会、华交会、中博会等。比如《一个外贸企业的广交会》就是以浙江一家外贸企业的广交会经历为切入口,度量了浙江外贸的即时温度。
在此之外,对一些会展上出现的问题,《市场导报》也进行了深思,比如一篇名为《展位大缩水、不见客商来,这个“国际”纺织展骗了参展商》的报道,就一场纺织展的骗局为样本,给诸多参展的企业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警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