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以货品陈列为例,如果一般性的专卖店,对款式数量、产品主题性与系列性要求都不会太高,但如果店铺面积达到了几千平方米,包含了几个楼层,那么每个楼层的产品主题性与系列性就要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货品也必须足够丰富,这就对产品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消费市场面临购买力不足,消费者购买信心不足等问题,这也影响到很多品牌企业的销售情况。专家表示,在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涨、经济发展前景迷茫的情况下,企业的大店扩张可能意味着高风险、高投入、低产出,本土服装品牌开大店恐怕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一个企业是否需要开大店,要从财力、经营水平以及消费群体等多方面考虑。
投入与产出的博弈
大店的位置和规模对于品牌形象的影响甚至高于区域广告。一些致力于大店营销的企业笑言:“很多品牌不肯在繁华区域开店,因而品牌形象受到影响,最终只能沦陷到低端的价格竞争中。”但据相关人士透露,在繁华商圈中开大店并能够轻松实现盈利的,只有ZARA和优衣库等国际品牌。
大店一般都开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黄金商圈中,而受到黄金商圈商铺的高成本影响,店铺的平效自然就会降低。有报道称,美邦关店的淮海路商圈商铺的价格已经上涨到每平方米每天80元,在该地租用超过2000平方米的商铺,一年的租金在5000万元左右。
虽然面临高昂租金的压力,但很多品牌还是“硬撑”在繁华商圈中开店,这也说明了,这样做有一定的回报,尤其在品牌形象建设方面。从直营店铺网络建设来看,虽然大型直营店单独的投资回报率不高,投资回收期长,但对树立品牌形象、提供更完美的消费体验,以及增强周边加盟商信心很有帮助,一些本土品牌认为杠杆效应最终体现为销售业绩的增长。
对此,专家认为,大店所营造的品牌诉求、品牌形象是多数品牌愿意投入大店模式的原因之一,但由于我国地租价格飞速上涨,很多企业开大店的压力非常大。商铺租金过高,企业销售额无法支撑高涨的租金,那么造成的亏损就会远远高于大店模式带来的隐形效益。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