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棉可望不可得
国内棉价偏低,棉农惜售,于是棉纺企业四处求购更为低价的进口棉花,但也往往失望而归。据报道,近日山东丰源纺织厂经理刘云勇往青岛保税区跑得特别勤,目的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办法买到港口仓库里的进口棉花。刘云勇说:“现在是等着棉花用,等着便宜的棉花用,现在的情况国内外棉花的差价大概在每吨4000元左右,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
这样便宜的进口棉花可不是想用就能用。按照现行规定,棉花属于限制进口商品,企业必须申请配额使用。然而,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开始陆续发放的进口配额今年却一直不见动静,企业想买也买不了。
根据国家棉花进口关税政策,进口棉配额包括1%关税配额和滑准税配额两部分。所谓滑准税是一种关税税率随进口商品价格由高到低而由低至高设置的计征关税的方法,可以使进口商品价格越高,其进口关税税率越低,进口商品的价格越低,其进口关税税率越高。其主要特点是可保持滑准税商品国内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尽可能减少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2年我国棉花1%关税进口配额,数量为89.4万吨,这一进口配额数量自2004年以来一直维持不变。由于国家对1%关税内配额申请企业资质要求较高,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棉花滑准税配额的发放情况对其更具实质性意义。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持续高于进口棉价格,最高时价差接近3000元/吨,这导致大量廉价外棉持续大量涌入中国。但由于滑准税配额迟迟未能发放,配额不足的现象从今年2月份开始显现,由于拿不到进口配额,大量中小企业进口的棉花只能积压在港口,无法报关。
服装积压难释放
另据报道,处于纺织行业下游的服装业近一两年来也遭遇高库存问题,市场需求的萎缩是否意味着棉花的库存压力将长期得不到释放?如果把目前全国库存的服装拿出来卖,只怕三年都卖不完。有报道指出,服企高库存有三大传统解决之道:打折、电商、直营。事实上,打折促销是服装家纺公司对过季商品普遍的处理方式,但这种方法会使公司的毛利率降低;若其减缓扩张,即放缓开店速度,那么新店需要的铺货备货减少,尽管其库存也会降低,但这是库存升高到一定程度且几年都难以解决后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