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是兵团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在增加财税收入、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带动团场职工致富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兵团抓住国家促进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支持新疆建设国内重要纺织工业基地的有利机遇,适时出台优惠政策,努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具有深加工能力的大企业集团,承接纺织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绩,纺织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正在逐步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商品棉种植基地向纺织品生产基地的转换。
一、兵团纺织工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成绩和特点
(一)主要成绩
截至2011年底,兵团纺织行业生产规模达到棉纺环锭纺286万锭,同比增长18%;气流纺生产能力5.11万头,同比增长2.2%;织机2646台,同比增长4%;针织服装生产能力800万件,同比增长128.6%。其他纺织产业生产能力同比持平,分别是:棉浆粕生产能力19万吨、粘胶短纤生产能力8万吨、毛纺锭1.5万锭、坯布印染能力2400万米/年、筒子纱及毛巾染色能力2.89万吨/年、棉纤维染色能力2万吨/年。纺织全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2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5亿元。
(二)主要特点
一是纺织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速度快。“十一五”期间,棉纺、人造纤维、印染、织布等产业增长迅速。2011年,棉纺环锭纺规模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4.5%,兵团棉纺规模已占新疆的一半。人造纤维产业从无到有,形成棉浆粕年生产能力19万吨,粘胶短纤8万吨。印染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具备多种印染能力。2010年当年新增中高档织机500台。
二是纺织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产业集中度提高。“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了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并辐射周边各师的兵团纺织产业发展格局。石河子市成为新疆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优势生产要素快速集聚,2011年棉纺环锭纺规模已占到全兵团的70%、占全疆的三分之一强,成为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棉纺织行业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产业链完整、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好的城市,2010年被授予“中国棉纺织名城”称号。阿拉尔市成为兵团人造纤维产业主要基地,棉纺也进入快速发展期。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