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服装企业的困境之后,六合区总工会、六合区工商联等部门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寻找出路。近日,六合区总工会专门邀请该区20多家服装龙头企业老板协商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的对策与办法。同时该区服装行业工会发出倡议,引导职工与企业共度难关,化危为机,共谋发展。
关于服装企业的出路,张文山认为,中国是老牌服装制造大国,不会就此被东南亚市场取代,国外很多一线大牌特别是需要配合手工的技术活,还是需要放在中国生产,我国有很多好手艺的服装工人。服装企业也要想办法改变现状,让企业转型升级,比如创建自主品牌,拥有自己绝对的市场定价权。另外,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服装模板等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在此过程中,那些低档次、产能落后、难以升级的小微型企业很可能就会被市场淘汰。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不少服装企业正在转战内销、尝试开拓网络营销渠道。“依依制衣”是位于江宁区淳化街道的一家服装小企业,公司现在淘宝网上有一家四皇冠的网店,店里销售的都是年轻女性的时尚服装。网店负责人赵蕾告诉记者,公司有自己的时尚买手和设计师,每个季度都会掌握最前沿的时尚资讯,推出姑娘们最喜爱的衣服,销量好时,一天能卖出2000多件衣服。
南京市总工会小贷中心推出“还款与续贷无缝对接”
记者从南京市总工会小额创业贷款担保中心获悉,他们有20%的贷款户是从事服装加工,这些贷款户目前资金链紧张,下半年还款遇到很大困难。
担保中心负责人施永英告诉记者,中心有50多名贷款户从事服装加工,是所有贷款额最多的行业。这是因为中心成立之初,贷款者都是“40、50”下岗人员,他们很多是从纺织、服装类的企业下岗,再加上服装加工门槛较低。上半年,中心工作人员对贷款户跟踪走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制造业企业特别是服装加工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初步统计,服装企业约有700多万元的贷款额存在还款困难。这些年,中心的还款率几乎每年都在99%以上。即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还款率也达98%。
南京市总工会小额创业贷款担保中心于2002年9月对外开放,贷款的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计算,一些微利行业创业的由政府全额贴息,非微利是50%贴息。目前,创业者个人可从中心申请到最高10万元的贷款,合伙经营最高可申请到100万元。“贷款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良好的信誉记录,拖欠贷款者日后再想贷款会很难。”施永英说,小额贷款担保是工会为支持下岗失业职工创业实施的一项惠民措施,做的就是雪中送炭的事。现在这些企业再次遇到困难,中心也在竭尽全力想办法帮他们解决。经过多次和贷款银行协商,他们决定实施“还款与续贷无缝对接”,当天还款,当天办理手续,发放新贷款。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