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服装行业发展模式在南京很难再有生存的空间。” 南京金斯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春虎作了一个比较,孟加拉国的月劳动力成本仅100美元,而南京的劳动力成本却高达400—500美元。从原材料角度来看,孟加拉国的棉花价格每吨仅在1.3万元到1.4万元,而中国却高达2万元。与泰国、越南相比,中国劳动力成本是他们的5—6倍,差价最高可达10倍。
品牌和人才是两大突破口,把服装产业做成智慧型产业
只有低端的企业,没有低端的行业。在采访中,企业家们几乎一致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和此次欧债危机的两轮冲击,倒逼服装企业改变“两头在外”的传统发展模式,这是南京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契机。
采访中,记者也遇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服装企业。“依依制衣”是位于江宁区淳化街道的一家服装小企业,公司现在淘宝网上有一家四皇冠的网店。负责人赵蕾告诉记者,公司有自己的设计师,每个季度都会掌握最前沿的时尚资讯,推出姑娘们最喜爱的衣服,销量好时,一天能卖出2000多件衣服。
在我们旁边就有服装行业转型成功的城市--杭州。市工商联服装商会统计,杭州规模以上服装企业达到2200多家,2010年销售收入2000多亿元,利润总额80多亿元,分别占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和利润总额的19.1%和10.4%,成为杭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服装商会会长康宜华认为,杭州服装行业把总部留在杭州,实施品牌战略,积蓄人才特别是在设计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的做法值得南京借鉴。“我们更应该把服装产业作为一个智慧型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南京有这个条件和基础。”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