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向兴工作的5位台湾人才的工作状态,是大多数台湾人才在大陆工作的缩影,但也有少数台湾人才在泉州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
例如,2008年,晋江曾有家纺织企业聘请了一位在业界颇为有名的台湾技术高工。但因文化观念不同,该高工在工作中颇为自我,常与员工起冲突,最终无法融入企业。
“台湾人做事比较讲究步骤,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比较规范化,而大陆人才做事方法上会比较灵活,通常不会完全按规范标准来做事。”福建省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晋江台协联谊会秘书长刘金伏表示,台湾人才的工作方式、理念、思维逻辑与大陆人才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刚来的时候,经常听到员工汇报工作时说‘基本上完成’,我就疑惑,什么叫‘基本完成’?到底是完成还是没完成?后面才发现,原来是大陆员工习惯用语。还有‘差不多’等一类语言,这种话我们是不会采用的。”徐惠津介绍道。
晋江市新合发塑胶印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明曾服务于台资企业,他对台湾人才的“较真”深有体会。他表示,在文化上确实会有一些差异,台湾人才工作的职业性更高,他们准时上下班。上班时间工作效率高,到了下班时间就下班,不太喜欢加班,尤其是周末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会有各种放松的娱乐,不喜欢被打扰。相比较而言,本土人才在这点上就比较不那么强调。
建议:打”亲情牌“稳住人才
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工作认真等一系列优点,让本土纺织企业对台湾人才颇为青睐。但两岸人才文化、理念的差异,也确实让不少有意招揽台湾人才的纺企颇为头痛。一如正在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招揽台湾人才的盖奇,一旦招到,马上就要面临如何助推台湾人才落地企业的问题。
“个人认为,企业应该按SOP即标准作业程序办事,这样更符合台湾人才的做事方式,他们在工作上带人也比较好带,而且企业的工作效率也会更高。”刘金伏表示,本土的企业在规范化操作方面还需要继续提高。
王庆明认为,大陆企业跟台湾人才要实现很好的磨合,达到双赢的结果,企业要从两方面去考虑。一方面是沟通。企业老板要跟人才有很好的沟通,让他了解到老板的真实想法以及企业发展的愿景,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对企业产生兴趣,继而真正地留在企业。
另一方面是家属问题。台湾人才对家庭很看重,他们要的不仅仅是工作,还有生活,他们希望在工作顺意的情况下也能照顾好家庭。“他们中的很多人每个月都要回去一次,因为有家庭的牵挂,如果他们的家属及小孩上学、就业等能得到解决,那么人才会更稳定。如果这方面不能得到解决,那么,也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福利,例如探亲假等跟家庭有关的福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