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圈地”战术“透支”成长 本土运动品牌步入后成熟期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5日

今年3月以来,国内各大运动品牌公司的股价迎来一轮跌势。业内人士表示,原因在于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技术研发上的短板、销售透支以及国际大品牌的步步进逼等因素。
  东方证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年增长率已经从20%下降到去年的13%左右,预计今年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至5%到8%左右。
也有券商认为,国内运动服饰行业已步入成熟阶段后半期,规模增速下滑、市场集中度偏高、存货量高是当前行业的最大特点。
  内忧外患存货高企
  李宁、安踏体育、中国动向等公司因业绩喜人,曾一度是港股市场的亮点,但现在因增长乏力,自今年3月以来股价缩水严重。2010年,李宁股价曾涨至31港元之上,而截至昨日(7月4日)其股价仅为4.69港元;2010年,安踏股价一度达到18.76港元,而昨日股价仅为4.78港元。
  李宁2011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营业收入约89.29亿元,同比下降5.80%;净利润3.858亿元,同比下降达65%。2011年,中国动向营业收入近27.42亿元,同比下降35.66%,毛利率由2010年的59.7%下降至2011年的55.0%。其年报中称,零售端存货压力沉重,加上面对国际品牌的全面竞争,预计体育用品行业的调整仍会持续,甚至进一步加深。
  “本土品牌整体效益下滑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结果。”尚普咨询分析师贾艳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靠快速铺设渠道的水平增长模式已经不合时宜,靠低价赢得的市场竞争力也因成本上涨而渐渐失去。”东兴证券分析师谭可在研报中也表示,国内运动服饰行业已经步入成熟阶段后半期,规模增速下滑、市场集中度偏高、存货量高是当前行业的最大特点。
  “圈地”战术“透支”成长
  “之前国内运动品牌店铺扩张比较严重,是为抢占空白市场,但这样的策略往往会矫枉过正。”国金证券分析师张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截至2011年,本土排名前五的运动品牌企业,全国店铺数量都在7000家以上。
  但现在“圈地”战术已不再奏效。2011年,李宁新增门店数340家,不及2010年的一半;安踏虽新开了229家门店,但同年关闭了近百家效益不好的门店;中国动向首次出现店铺数量负增长,比2010年减少了632家。
  在行业继续扩张的环境下,国际大品牌公司也加大了“跑马圈地”的力度。耐克和阿迪达斯就加强布局二三线市场,挤压了国内品牌的市场空间。“类似李宁这样的运动品牌,原先在二、三线城市占比较大,现在耐克、阿迪等国际品牌也在不断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抢占市场份额。” 第一纺织网主编汪前进对记者这样表示。“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50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