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前进还表示,“国内的运动品牌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资金、库存、管理等问题。市场高速发展后,增速放缓的问题就显现出来。”公开资料显示显示:2011年,李宁存货所值金额为11.3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06亿元上升40.57%,而其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8%,净利润同比下跌65.2%。匹克的存货所值金额从2010年底的3.35亿元增加至2011年上半年的4.21亿元,增幅约为25.6%。
与此同时,国际品牌的增长势头却是大好。2011年,耐克在北美地区和新兴市场上的订单价值大幅增长22%。今年第一季度,阿迪达斯在华市场销售增长了26%。
回归专业性或是方向
机构眼中的本土运动品牌似乎已渐渐失去吸引力。针对李宁、安踏、中国动向等品牌,东方证券报告中给出的市盈率估值一路下滑,其中中国动向由2010年的59倍急转下跌至2012年的9倍,安踏、361度、特步国际等品牌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也均为负值。
“把产品要注重质量,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而不是单靠狂轰乱砸的广告。”张斌这样告诉记者。
贾艳伟告诉记者,运动品牌战略调整的关键点正在于,提升分店的服务和销量,让用户对于分店的满意度接近100%,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以此提升品牌价值内涵。
“专业性要做足。”上述分析师一致这样认为。相比年代长久的国际品牌,国内运动品牌发展还较短。国内运动品牌同质化严重、品牌附加值低,导致其在竞争中频遭挫折。这样的背景下,借鉴这些一线品牌的经验在做专业性上加强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迅速的童装市场似乎成为运动品牌追逐的又一片天地。熊晓坤认为,目前,成人体育用品竞争加剧、增速放缓、利润下降,而童装市场却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未来市场潜力大。“童装市场的平均毛利在60%以上,部分童装市场甚至在100%以上,也正是高额的利润吸引了运动品牌的加盟。”贾艳伟表示。
不过汪前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主业尚未做好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投资,还是有很大的风险,儿童市场竞争同样非常强烈。
“没有品牌、缺少渠道的企业已经开始进入淘汰状态。市场还在向底部接近,未来到底会怎么样现在还不好判断。”张斌表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