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总工会送温暖爱心帮扶市场收到一企业捐赠的65匹崭新的高档布料。按约定,凡在市总工会小额贷款和参加国创业培训的企业都可以获得生产资料的捐赠。但当帮扶市场联系了20多家服装企业时,竟无一家企业愿意接受该捐赠。免费送的布料为何不要?
困境:订单锐减,半数服装企业处于停产、半停车状态
爱心帮扶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收到的这批捐赠布料,可用于做西装、工作服、女式短裙等衣服。服装企业不愿意要这批布料,是因为他们当中大多数企业都遇到了困境,订单锐减,即使要了这批布料做好衣服,也未必能销得出去,到时还得支付工人工资。
近日,记者走访了浦口、六合、江宁几家服装企业。奥威制衣有限公司位于六合区程桥服装工业园,CK、TOMMY、DKNY等知名国外品牌有不少就出自这里。记者在公司生产车间里看到工人们正在缝制羽绒服,公司老板叶庆国苦笑着告诉记者,别看机器都在转,其实天天在亏损。他做了9年的服装企业,今年的日子是最难过的,订单比去年减少20%。而且国外订单的价格也在降低,去年一件羽绒服的加工费是40元,今年一下子降到28元。今年上半年,公司每个月都在亏本运营,再这样下去,恐怕很快就要关门了。
六合区有120多家上规模的服装企业。日前,该区服装行业工会的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南京服装行业很不景气,马集、横梁等地的服装企业半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超过90%的服装企业都是亏损,有些连工人的保险都交不上。浦口、江宁等区县的调查情况也是如此。
分析:人口红利渐消失,传统服装业难有生存空间
“好不容易熬过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又遇到欧债危机。”六合区服装商会会长、东翔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山分析说,去年下半年以来,服装企业的经营环境“风云突变”,出口订单急剧下滑。快速上涨的劳动成本是订单流失的最主要的原因,2008年时,南京地区服装行业普通工人月工资是1200—1800元,现在增长到2500元左右,有些甚至已达3000元,如果折算为美元,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人工成本增幅就达1倍多。再加上原材料上涨,直接导致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采购商为了维持成本运作,会选择将订单移到成本更低的其他地区或国家。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