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路明: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问题,不光是我们的技术创新,我觉得我们要有充分的市场经济制度,我觉得这是对中国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如果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像服装行业,再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里面,产能过剩不过剩不是政府、也不是我们要担心的事情,是每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担心的事情。
实际上我们正好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前年我们花了五千万美金收购了美国的一家医药网络,这个网络当时是跟印度最大的医药企业在美国的销售网络,因为在美国出了一些问题,我们花了五千万的美金收购了下来。当时在美国的销售是两百亿美金,现在我们是在做在中国、在武汉,在其他几个地方,迅速地建起符合美国标准的厂,他们最近九月份就会过来检查是否达到了标准。
你要说产能过剩是否过剩,我觉得源源不到。软胶囊、片剂在国内一般的行业是过剩的,但是在高端这一块,符合出口标准这一块,其实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我才说,只要企业我们几年前定了一个目标,大概用十年的时间把医药这个行业做到一千亿。怎么做到一千亿,你想想,如果两百亿的市场战刀一百亿的市场就可以了。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制造业行业只要保持着这样一个良性的、正常的市场经济制度,那么我们中国的企业工作者,一定有能力,一定有会努力,把中国的制造业的未来回想更加辉煌。谢谢!
傅小永:制造业里面的巨大的成本节约空间,赵总您怎么看?
赵丽娟:其实刚刚讲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多是分配的问题。沿海的城市有很多很多的紫云,但是往内陆走资源薄弱。但是随着“十二五”规划,市场的开放,多一些品牌进来很重要,我们中国的品牌走出出去,现在很多外国的品牌也是走进来,走进来的时候把品牌本土化,品牌是外国的,但是它的营销是本土化,可以培养一带人才,人才的管理培训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的。就像刚才嘉宾提到的不同的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历史,随着市场的开放,外资进来的时候,希望把管理也进来,培养本土的人才一起提升。我觉得整个制造业可以过渡到以服务业为中心的。
另外,资源的分配,管理成本、人才本土化,这也是管理成本一个长期的问题。管理的成本很高是真的,但是我们如果不投进去,就没有办法把以后的成本理顺,我们每个企业就看我们投的成本,其实我们要看我们的赫本资本,因为我们下游的供应商给我们的也是一个成本,只有自己本身的成本是不可以迅速下降,必须我们上游、下游一起全部做一个下降才可以。也不是金钱下降,你成本可能一样,但是效率提高了,这是正面的看法。因为我本来也是会计师的专业,所以对钱比较敏感,不能简单地看我花了十块钱,要把它降到七快、八快,企业家应该想,我用了十块钱,我得到的效率是多少,现在有可能你的效效率和进出不对称的,用了很多钱但是效率出不来。你不能减工资,但是如果你提高了效率,东西十天只需要五天做出来,那我的效率提高了,工业连里面的环节对整个品牌,水平也提高了。所以我们就从整个正面看,就不要简单地看要压低成本、提高效率。
傅小永:曹老师,中国制造业升级有没有共性?
曹远征:第一个共性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技术进步,这是最基本的。第二个共性是在这个基础上,要提高利润,降低成本。如果从生产升本来说,中国每吨钢的生产成本,可能跟全世界最好的钢铁企业就差一吨,那个钢全部是从澳大利亚、巴西运来的,所以说它的管理水平提高的。那能不能在钢铁中间有更好的钢铁能使卖价变高,而不是降成本。使附加值变高,除了我们说的技术建设和成本降低之外,是从传统的制造业来说的。第三个共性随着市场的进步,有新的制造业的出现,很可能未来世界是低碳型的世界,节能环保是主要的方向。几年前,我们不能理解什么是云计算,但是现在已经变成了真正的产业,这是对传统产业很大的挑战。中国有13亿人口,中间有庞大的市场,是有很大得劲不的。那么总之来说,就是企业家要有企业家精神,要坚持本业,在这个角度上,取得成功。
提问一:我有一个问题请问曹老师,中国现在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你也举了钢铁过剩的例子。我们现在上个月的时候,湛江的项目都获得新的审批,我们知道像宝钢也在产品链延伸。我们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像我们现在看来比较高端的产业,在未来几年会不会也有产能过剩的情况?那我们转移升级的路径和方向在哪里?
曹远征:钢铁是个基础性的产品,和高技术不完全一样。所以淘汰的可能性是相对来说小一点的。当然我们看了钢铁行业中间有一个问题,进口是高端的,出口是低端的。近几年中国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激现,主要是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但是你发现,在线材和粗钢方面积压很严重,在其他的方面并不重要,所以中国在未来几年,要发展其他的钢材品种,而不只是在线材。另外中国的钢铁我想说,他是为世界生产的,只要你成本控制在世界的最高水平下,你是没有问题的。
赵丽娟:我插一句,不是说钢铁的产能过剩。其实我想我很多年前去安徽合肥,不是现在的情况。我记得我当时是做一个调研,一个美国公私要买一个机械床,我看到他写了一个很大的标语,就是计划生产多少多少量。我说生产计划是用什么来做的。他讲这就是我们市的目标是这样的。但是我讲,能不能卖得出去啊?他很奇怪,他觉得能否卖出去不是他的关键。但后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当时真的卖不掉,当时是有产能过剩,但是现在做得很好了。其实产能过剩反映一个现象,就是是一个计划经济,在未来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走向社会市场经济,所以我觉得产能过剩在现在重工业有一点情况,苗总也讲过,轻工业里面有一个市场,现在比较好预测,产能过剩在轻工业不会太严重,但是重工业来还是计划经济,希望以后导向市场经济,未来得时候应该是减少的。
提问二:我们今天这个论坛的主题是中三角的崛起,中三角制造业的崛起缺的就是企业家,我想问一下论坛,下一步为我们中部崛起,培养企业家有哪些计划?
艾路明: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到今年已经有12年的历史了。这些企业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现在关注到的湖北、中三角的发展。我想实际上这其中的企业我知道的有差不多一半的企业都在湖北、在武汉做了比较大的投入。所以他们会继续关注的,特别在这次会议之后,他们会更加关注湖北武汉的中三角支点的地位。但是反过来,可能也和湖北所能够提供的开放的市场经济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看为什么珠三角、长三角发展要快,这其中我觉得很重要的云因,我们湖北的企业和浙江的企业来比较,浙江当年没有什么国有企业都是靠中小企业自己慢慢发展把整个企业做大的。武汉的汉正街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是全国最有名的小商品市场,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义乌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中地。所以我们武汉怎么样提供有充分的市场环境的保护?今天我们听到张书记提到了湖北已经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小的省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这些企业之外的企业,会大量地涌入武汉,为湖北武汉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宣瑞国:企业家精神有很多的内涵。刚才我觉得我非常同意艾总的观点。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是看他取得成功的道路是不是好的。很多年以前,我们创业的时候,资本是很贫乏,现在我觉得资本的环境是有的。但是我们外部的社会管理的环境能不能让他极度的优化,给它充分的发展空间。我觉得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上,不不光是国有企业,在民营企业上的支持力度也是非常重要一个政府环境。从企业家论坛的角度来讲,我们整个到武汉地区和当地政府也做了充分的交流,接下来很多的成员企业也会到中三角的地区来投资,我们的论坛也会跟当地政府有很很多的合作项目,包括企业家的培训等方面。
我相信在这次论坛之后,亚布力论坛可以和湖北省的合作会更大。谢谢!
苗鸿冰:我说一句华,你想发光,站在太阳下。我觉得亚布力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他每年有两次峰会,一次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在离哈尔滨十公里的一个小山沟里面有一个峰会;一次是在每年夏天有一个峰会,但是不确定是在哪个地方。所以每年的峰会不要错过,是让自己的企业发展的很好的机会。
提问:我想问一下曹老师,中三角本质上是产业转移的问题。包括湘鄂赣三个省是传统的农业省份,您觉得这三个省要怎么转变,在选择产业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类型?我想问一下艾总,您说的正常环境是什么环境?
曹远征:我觉得在湘鄂赣当中,湖北是有特别优势的。武汉是有最大的优势,武汉是九省通衢,是商业、贸易都比较好的地区。武汉是两通齐飞。现在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了,是成集群了。如果说你的劳动力成本低,能否做配套的环境,一个产业群传译过来,否则耽搁企业在内陆省份是生存不下来的。从湘鄂赣来讲,各有优势,但是湖北、武汉的优势可能更明显一些。
艾路明:我倒是没有特别的含义。我说正常的是只要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就好了。比如说现在省里面已经做到了成为全国最好审批的省份,我觉得最少的就是最正常的,最多的就是最不正常的。与此相应的可能还有其他的要求,有配套的市场环境,使湖北有正常的市场环境。早上张维迎教授说了,不需要给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好,我们民营企业不需要有超过他们更好的政策,我们只能说我们要求的是一个平等、公正、自由的市场,我觉得这样的就是正常的。谢谢!
提问:各位大家好!我参加这个论坛特别亲切,这个问题想问曹教授,中国制造的未来毫无疑问是中国创造,以我切身经验我有一个困惑,就是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到底懂不懂去支持创造,因为我们的文件都是领导者非常支持创新的,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其实企业不用你去说,我们都有创造的动力,因为只要巨额的研发投入,提升自己的企业附加值。所以反过头来说,企业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我肯定愿意去创造。但是现在我投入的研发资金下去了,我要面对高额的研发成本,有可能我把产品研发下来了,但是我们现在的政策是生产型的敌寇,我们的成本就是一个基因,一个细胞的繁殖,可能就没有可以抵扣的东西,但是我的研发成本、我的各种成本非常高。所以我想我们的政策者到底是懂还是不懂?
曹远征:创新本身是市场的,不是政府鼓励的。所以鼓励创新就是很重要的政策。怎么创新呢?税制。1993年当时是固定制造类的,如果是轻资产的税务是很重的。上海的试验是对投资、固定资产是有消除的,如果仅仅是从销售收入上来讲,效果并不明显。如果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话,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包括税制等其他各种样的制度。
赵丽娟:我很同意税制的问题。新疆有很多很好的棉花,运去俄罗斯是很好的。因为大概有七天物流,这是很快的。我们公司就在考虑要去发展更好的企业。但是我们发现中国的海关里面有很多关卡。其实这有很多地方需要细化的,我希望可以改,真的可以帮到“十二五”规划,内需所得税降低,其中就帮助消费品市场的内需,成本很难降,但是消费端里面,消费者愿意付出价钱,那就可以整个供应链里面提升,所以个人增值税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整个政府的配套,政府我们是无能为力了。但是我觉得企业家真的是有一个方面可以做到。在环境保护方面,因为每个企业家可以做好自己的整个生产流程里面,这是企业本身可以影响的。
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是湖北南方集团的副总经理。今天早上看到一条电视新闻,说俄罗斯著名的AK47步枪公司倒闭了。我们讨论中国制造的未来也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假冒伪劣泛滥,山寨版盛行,我想请问一下这个问题如何面对?
苗鸿冰:山寨是我们都很反感的一个行为。我觉得中国人应该抵制山寨。我觉得现在这个问题之所以猖獗,是因为法律的问题。我觉得从一个品牌来讲,从我个人来讲,我自己不适用山寨的东西,从企业来讲,我们不去模仿、山寨别人。从国家宏观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要有更好的法律保障。
曹远征:知识产权保护是技术进步的很重要的一个保障。我们注意到它是一个过程,国际上我们知道,韩国货是最山寨的,后来慢慢来说,是假冒不伪劣,中国是否也是这样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初期发展仿冒很多,但是逐渐会退出。现在在影像市场中间,盗版已经大大减少。你再注意到,一些最传统的产业里面伪劣在减少,现在就变成了山寨了。所以这过程中间,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市场的竞争中会逐渐建立起来,所以除了有政府的保护之外,还需要有市场的保护。在市场的竞争中间,会因为压力而淘汰的。所以完善市场更为重要。
提问:我是湖北日报楚天金报的记者,我们讨论的是中国制造的真实未来。刚才从各位老总的口中可以听到中国制造的潜力是非常大。但是我们放眼全球的话,中国制造在我们身边有日本的电子、汽车,包括意大利、法国有大家的服装,我们中国制造有什么?我们中国制造难道只是说有圣诞树、玩具?今后我们中国制造的方向在选求来说有哪些方向?想问一下曹老师。
曹远征:其实从统计数据看,你说得并不完全对。中国出口的最大的是高新技术、基建设备。如果说在全球来看,中国制造最大的特点就是物美价廉。我们刚才说到的成本上升就是我们担心这种优势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需要精益求精,德国并没有多少新的产品,德国最重要的就是质量,德国的制造是质量,所有的产品出来是不是有差异的。如果做到德国的程度的话,他的传统程度也是最有竞争力的。德国的小工具一直在国际市场上是有品牌的。德国的门窗在国际上也是也品牌的。所以在传统制造业中,把工艺水平提高,把工人训练好,也是有品牌的。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所有人卫星上天、登月,德国的产品很贵。
赵丽娟:我觉得中国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博。每个地方都有它生产的优势,所以它现在很博,不够品质,但是未来,我觉得挺有信心的,刚才听了很多的制造业,慢慢去提升了之后,每样东西都非常好。香港现在就是香港制造,希望我们以后就是中国制造业是一个品牌,最重要的就是内地的品牌。全球的85%的玩具是在中国生产,但是中国的孩子是没有办法享用的,但是现在因为发展内需,玩具就可以在给中国的孩子用。所以以后中国制造就是一个名牌,所以这个道路,这个梦是可以实现的。
曹远征:中国制造不是一个廉价的产品,而是一个商品质量的保证。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