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上半年纺织业态势下滑 国内外棉差价过大是主因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9日

畅通外贸路径

今年,各大企业都普遍感受到空前的压力,除了内外部经济环境不够理想之外,还包括各国不断加强对纺织品安全的管理,提高绿色安全准入标准,且这也已成为纺织品国际贸易的长期趋势。

今年3月29日,日本纤维产业联盟正式公布“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行业自律标准”,该标准要求日本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须提供特定偶氮染料检测报告,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承诺书以及染色工厂详细资料。

日本市场上80%的纺织品来自中国,而该标准的实施,意味着我国出口日本产品需逐批检测,而如此多的产品一旦每批必检,势必要给企业增加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的出口成本。

“刚听到这个消息,最初的感觉是日本要设限制,搞技术壁垒。”中纺联副会长夏令敏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深入研究自律标准后发现,这些标准和限制在欧洲早有规定,且我国的行业标准中也有此类要求,只是我国在监督和检查方面未有如此严格。

为最大限度降低标准实施带来的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经过与日方的多次艰辛磋商、谈判后,共同决定建立白名单管理体系。

作为首个被国外认可的纺织品安全管理体系,其设立了严格的准入标准。获得白名单资质的企业产品出口日本时,可被进入该体系的日本进口商认可,免于检测特定偶氮染料。

至7月3日,全国共有56家企业通过审核,获得白名单资质。夏令敏表示,白名单管理体系保证了中日纺织品贸易的通畅。另外,他也希望,在白名单体系推进的过程中,也能令我国的印染企业生产水准有所提升。

夏令敏表示,尽管目前白名单管理体系只是针对中日之间,但实际上欧洲、美国等同行也在密切关注此体系。目前,欧洲的化学品管控非常严格,对欧出口品检测手续繁琐,成本仍较高,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日之间白名单体系的逐渐成熟,欧美等国亦可能会相应的采用。

此外,夏令敏表示希望通过体系应用为国内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这也是体系希望达到的目标之一。

对纺织业仍有信心

“尽管形势不好,但我们仍应有信心。”对于纺织业下半年的发展,夏令敏认为,纺织行业多年积攒下来的应对行业困难的经验,能使企业在经济形势不好时及时做出快速的调头调整,而这正是纺织行业的优势之一。

从纺织行业的产业特点来看,夏令敏认为,作为消费行业的纺织业,百姓生活对其有刚性需求。且最近几年,内需更是成为了行业的主要拉动力,内销产值占到总量的80%左右,尽管内需增速在下滑,但仍以15%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这相比很多其他国家,速度仍然不低。”

在外需方面,夏令敏认为,我国纺织业在技术、市场、反应速度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仍然没有失去,而影响最大的棉花价格问题的解决只是时日问题。与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相比较,我们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另外,随着欧盟出台救市方案,对市场的消费信心会是一个大的提振。

“市场需求、自身条件及这几年的调整结果,种种迹象表明了我们到年底算账时,答卷不会太难看。当然不能臆想产值、利润、出口等仍能像去年一样的增长,企业普遍感受到的压力仍会很大。”夏令敏表示。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7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