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留下的需求缺口很难补上,美日欧现阶段陷入了规模约为1万亿美元的总需求不足状态。尽管全球寄希望于亚洲新兴市场能够接过发达国家需求的 “接力棒”,让中国内需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需求动力,但中国消费的增加还不足以弥补美国消费的萎缩。中国家庭消费仅占GDP的35%,美国个人消费总额约10万亿美元,是中国消费总额1.6万亿美元的6.25倍。长期看,如果各国政府继续靠压低利率来刺激投资,那么世界经济将不得不面对“需求萎缩型”的产能过剩危机。
对于中国而言,产能过剩是经济增长的长期顽疾。历史上,我国曾出现过两次产能过剩,分别是1996年~1999年和2005年前后,与前两次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本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到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上一轮经济周期推动的扩张性投资,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表现为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对于当前的产能过剩,政策着力点绝对不是一味的放松货币或是再继续扩大投资,而是应该突出结构调整,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低谷中为下一轮发展夯实基础。同时,要努力稳定萎缩的市场需求,使行业先进生产能力能够生存。
而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改变对投资顶礼膜拜的路径依赖,否则,在全球需求“去杠杆化”的进程中,产能过剩将是比经济增速下滑更大的长期威胁和挑战。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