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源祥看来,很满足于无形资产和知名度的提升。据说,恒源祥的品牌价值从2006年的21.23亿元跃升为94.58亿元,排名也从273位跨越至64位。
恒源祥的研究认为,“失败的企业”在奥运营销中过分强调产品营销,而忽视了品牌增值。恒源祥的奥运所为,“绣”出了国门,对接了国际化的“沉默营销”,他们认为是实现奥运持久效益。
恒源祥和奥运的关联到底是什么,品牌定位在哪里?奥运谢幕至今仍然没有看到恒源祥的一个统一的奥运主题。可见,无法建立一个统一的形象和个性,是许多企业塑造品牌的致命伤。
奥运营销,必须是务虚和务实融合。而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市场上似乎没有看到恒源祥实际的销售支持。
在整合营销方面本土品牌要向国际巨头学习的太多。单就奥运期间,不管是广告投放还是奥运场馆内的现场铺货,可口可乐都做到了极致。户外、电视、平面媒体,随处可见可口可乐的广告。而可口可乐在奥运比赛场馆现场的渗透能力同样惊人。
据可口可乐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已经不是营销战术的概念,而是奥运营销战略。可口可乐奥运营销过程是一个全方位整合营销的过程,从产品包装到明星代言人,再到广告、促销、公关传播,奥运营销无处不在。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战略就是“通过产品、网络、活动将奥运会的影响力从时间和空间上放大和扩展”。 在渠道覆盖全球化的情况下,可口可乐可以通过奥运营销迅速获得市场效果。
由此看来,与国际巨头相比,在赞助奥运方面,本土品牌仅仅是入了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