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额用完陷困境 进口棉严重压港纺织业吁提高出口退税率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0日

近年来,国内棉花市场一直是波涛涌现,起伏不断,未曾有过长久的平静。市场的不断波动,棉纺企业深受其害,不断拉大的国内外棉价差,使棉纺织行业景气度明显下降,行业整体陷入低迷,棉纺企业面临着生存的考验。 
  国内外棉价差距大 市场形势越来越差 
 
  国内外棉价严重倒挂,成为纺织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的影响了棉纺织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以及棉制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2011年9月以前,国内棉价与国际市场价差大致处于正常区间,自去年9月以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与国内市场棉花价格拉开距离。差价由1000多元每吨一路上扬,数据显示, 2012年6月27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为18207元/吨,进口棉花价格指数M级棉花1%关税和滑准税下折价分别为13707元/吨和14217元/吨,外棉较国内棉低出的价差分别为4500元/吨和3990元/吨,而在5月份,内外棉花差价甚至已超过5000元。而相比往年,本年度目前国内外棉价差已创下历史新高。 
  行业专业人士介绍,根据以往经验,国内外棉价相差1000元/吨~1500元/吨,纺织行业一般可以内部消化,但是现在差价如此之大,内部就很难消化了。 
  由于国内棉花价格的高位运行,严重削弱了我国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数据显示,我国棉质产品出口全面负增长,包括棉纱、棉织物、棉制床上用品、棉制服装等,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出口下降态势。 
  棉制产品进口量不断增大,自2011年9月份以来(除2012年1月外),棉纱线净进口量表现为扩大趋势,尤其是纯棉纱线的进口。进口数量加大的迹象表明,即便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国内仍存在一定数量的需求,但由于国内外棉价差过大导致国内棉纺织产品的价格不具竞争力,使得部分内需被迫由外部市场来满足。 
  国内棉花价格高,国家下发进口棉配额有限,为了生存,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大量进口棉纱,进口棉纱的价格甚至比国内棉花还便宜,这无疑会导致市场的更加紊乱,与想要稳定国内棉花生产的初衷相去甚远。 
  进口棉花配额用完 棉纺企业陷入困境 
  本年度棉花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据统计,本年度前9个月(2011年9月~2012年5月)中国累计进口棉花425.29万吨,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根据历史数据统计,从2004/2005年度开始至今的8个年度中,前9个月的棉花累计进口量属本年度最高,其次是2005/2006年度,为215.5万吨,最低的为2004/2005年度,仅78万吨。本年度棉花总进口量毫无悬念地将超过往年。 
  然而,大量到港的进口棉花,却面临着出不去的困境。由于进口棉花必须申请配额使用,不少企业都在等待滑准税配额的下发,导致青岛、宁波、天津等港保税库“棉满为患”。宁波一家进口物流代理公司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很多货在保税区仓库,因为没有配额而无法通关入市。比起宁波,国内最主要的棉花进口港青岛更为严重,新到港的棉花甚至一库难求。
  桐庐一家棉纺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口棉花比国产棉花每吨最多相差5000多元,要是拿不到便宜的进口棉花,纺织企业将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因为棉价波动、汇率变化和出口市场萎缩等影响,从2008年开始,公司的出口业务量就逐年下降;另一方面,高成本的棉纺产品在面对外商报价时,毫无优势可言,棉纱和纺织品出口贸易也就没有利润。公司原来每年出口销售额约有1000万美元,但现在已经几乎不做出口业务。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3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