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国际棉价跌幅大于国内,ICE期棉7月合约收低18%,为2011年7月以来最高单月百分比跌幅。同时,内外棉价差较4月扩大1000多元/吨,加之第二批进口棉滑准税配额发放,纺织企业采购进口棉数量大幅增加,我国进口棉数量持续保持高位。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5月我国进口棉花50万吨,环比减少1.5%,同比增长2.5倍,2012年度前9个月累计进口棉花425万吨,刷新了2005年度进口历史最高水平。
6月,国际棉花市场先涨后跌。至6月19日,近月7月合约当日收盘上涨5.00美分/磅至87.98美分/磅,为近月合约5月中旬来新高。但因价格持续上涨且需求忧虑,导致交易商获利了结,ICE期棉价格连续下跌。月末,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美国股市大涨和欧洲峰会消息均为棉花市场提供利好支持,ICE期棉才得以止跌反弹。
后市展望
美国农业部6月发布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报告,2012/2013年度棉花库存消费比68.35%,创1960年以来新高。全球棉花供需格局偏宽松,而中国棉花库存占全球的50%以上,供应充裕的中国棉花市场更难以走出上涨行情。但在国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七八月份国内棉价可能向20400元/吨靠拢,三季度棉价处于18500~20000元/吨区间振荡的可能性较大。(改编于纺织报)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