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大宗商品断崖式“降温”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3日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在行业内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其连续十周下跌,正在行业内引起连锁反应。数据显示,从今年5月9日至7月10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已经连降十周,累计降幅为135元/吨,跌幅达17.1%,后四周的单周跌幅均达到了20元/吨以上。其中,在6月27日至7月3日的报告期内曾创下单周最大降幅---26元/吨。

业内专家表示,宏观经济形势的低迷,进口煤冲击、水电出力的增加及电企库存的高企,仍旧是煤炭成交不旺的原因;以上原因叠加,更兼之煤企的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促成秦皇岛煤价十周连跌,其惨烈程度已超越2008年。

目前国内煤价的深幅跳水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包括中煤、山西焦煤集团等煤企纷纷开始裁员降薪,而政府对煤企的救援力度开始加大。据了解,河南省拟定多项政策,包括停止向煤企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后者于7月份起正式暂停征收。河南省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于2011年9月开始征收,其标准为:原煤20元/吨、洗选煤30元/吨、焦炭35元/吨。河北方面,新一轮的煤炭重组方案正在进行中,仅邢台一地近期即关闭了14家煤矿企业;陕西方面,榆林市将六家国企整合为榆林能源集团,谋求煤市寒冬中抱团取暖,这六家国企是:榆神煤炭公司、煤炭运销集团、煤炭出口集团、资源勘探公司、盐田开发公司、煤炭物资经销公司。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也于近期表示,下半年将根据市场需求,适度调整煤炭生产供应量,特殊时期可以实行临时性限产压库保市场等措施,保持省内煤炭年产量稳定在1.5亿吨左右,以平抑省内煤炭价格。

不过上述指施能否取得效果,还有待市场观察,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经济增速下滑,冶金、建材、化工等几大主要用煤产业的行情尚未出现明显好转,工厂开工率难有大幅变动,国内煤炭需求乏力。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耿志成表示,虽然有一些特殊事件造成短时间内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但是不会改变近期煤炭价格下滑的大趋势。而中信建投煤炭行业首席分析师李俊松则测算出,在量价齐跌的形势下,上半年煤炭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增幅可能会降到5%以下,而全年则可能为负。"煤炭行业利润从2010年以来,增速一年比一年低。2010年行业利润30%多,到2011年下滑到15%到20%之间,今年一季报6%,今年全年估计是负增长。今年应该是次贷危机以来煤炭行业最差的一年。"

下半年经济有望"稳中趋升"

与钢价、煤价相比,作为全球大宗商品"基石"的石油价格走低,则代表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而这更为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蒙上了一层阴影。

7月1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宣布,自7月1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420元和400元。这次降价是继5月10日和6月9日之后中国今年第三次下调国内汽柴油价格,也是2008年12月实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国内油价首现"三连跌"。成品油价三连跌,重新回归"6时代"。不过,尽管如此,在国内市场上,成品油依然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滞销情况。

中宇资讯分析师高承莎表示,成品油调价后第一天,全球原油期货收盘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对于刚刚经历"三连跌"的成品油市场是一个比较沉重的打击,也对市场蠢蠢欲动,将要复苏的购销操作心态产生抑制。"目前影响成品油价格走势的最重要因素,是原油走势。从供需面分析而言,主营库存多数时间处于中高位,因此客观来讲,市场短期内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出现实质性转变。"

事实上,国内大宗商品的不断走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盘指数。从道琼斯-瑞银大宗商品指数反映的情况来看,自2月下旬以来,从原油到铜再到棉花,大宗商品价格的平均跌幅达到了9%。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价格两个月前还远在每桶100美元以上,如今已跌至84.96美元。年初迄今,棉花的价格已经下跌了22%。大宗商品价格报告机构普氏能源资讯的数据显示,作为美国钢材基准价格的热轧卷板价格在两个月内下跌了13%。

分析人士表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欧债危机骤然恶化,美国经济重新引发投资者的担忧。而大多数的经济减速都会体现在大宗商品价格当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开始下跌,并将持续下跌。而跟大宗商品挂钩的行业还不仅仅是其直接生产厂商,还包括航运在内的运输业。

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BADI)周三继续下降,因大型海岬型船舶需求疲弱拉低运价。分析指出,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今年迄今累计下降约34%,而海岬型船运价今年也累计下降约73%。海岬型船舶载重量15万吨,通常运输铁矿石和煤炭等货物。上述数据显示,大宗商品的危机已经开始向相关产业链蔓延。

"大宗商品处于国民经济的最上游,其由市场供需交易出的价格变化趋势往往能提前反映中下游产业的景气程度,从而成为观察经济运行的一项先行指标。"上半年以来,铁矿砂、钢材、铜、铝和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同比下跌,为未来经济增速反弹带来不确定性。

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进口价格指数基本逐月下滑,由1月的上涨7%下滑至6月的下跌1%。业内专家认为,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先行信号,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还将维持疲弱态势,这也一定程度上为三季度实体经济能否整体复苏打上了问号。

不过,市场上也并非都是坏消息。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上旬,追踪制造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结束连续两个月负向区间运行后再次转正,终值为0.11,显示出经济运行逐渐显现出企稳的迹象。

数据显示,7月份上旬,BCI指数追踪的八大板块中,包括化工、纺织、农副以及橡塑板块价格均率先企稳反弹,涨幅较大的橡塑板块商品价格连续10天上行,累计均涨幅达到2.78%,而下跌的板块中仅建材和钢铁两大板块,但板块跟踪商品的均跌幅都不超过1%。

星展银行环球金融市场副总裁兼高级投资策略分析师黄明发指出,中国央行今年以来已经两度降息、并两度下调存准率,不排除未来的降息或减存准率的措施会继续接踵而来。中央于已5月中开始加快推出多项基建项目,预计在下半年的经济增速将会逐步在第三季的数据中显现。因此,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加速增长(至少比第二季来得好)的可能性增大。此外,政策微调加上两次降息,将增强市场活跃度,房地产投资也不会有大幅度下滑。"总体而言,来季市场的投资活动将会稳中趋升。一旦数据有所改善,有助于降低市场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顾虑。"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5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