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明星和名校不必迷信--服装品牌:人才应该怎么管?

来源:中国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9日

不可否认,在主题中灌入运用色彩的限定条件的确逼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的作品。记者注意到,邓达智在评判作品的间隙时常写写画画,据说就是因为看到触动灵感的元素有感而发。祁刚也表示:“评审时不会专门局限于色彩丰富的作品,毕竟对色彩驾轻就熟的选手少之又少,这个概念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眼下不得不暂时做一些妥协和让步。” 
  明星和名校不必迷信 
  分别在内地和香港设计界属白金级别的祁刚和邓达智眼下有一个共通点:潜心做零售品牌而不沾明星定制。名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别人的光环对他们来讲只是负累。在潜心运作品牌工作室的过程中,他们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管理者的独见。 
  不迷信地域和名校是首要的一条。在邓达智看来,即使被奉为时装教育圣殿的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在加里亚诺、Mcqueen之后一直没有大人物产生,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培养杰出人才方面更是乏善可陈。在他的广州工作室里,招收的全是内地毕业生,其中有3人已经在公司就职近10年,他们对内地的人际氛围很熟悉,有较强的归属感。 
  以往熟人推荐常常是工作室招聘的主要途径,如今这一条也被祁刚否定了。他认为,服务过其他品牌的设计师已经大体形成套数,再想灌输新的管理理念和品牌思想就得费些力气,因此工作室更愿招收新毕业的学生,好比一张白纸容易描画。 
  然而新人的不确定性着实令人头疼。一种是能力的不确定。邓达智说,内地学生玩电脑很在行,但做创意就稍微逊色,如果不给出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不少人熬到第3年就放弃了。另一种是心性的不确定。刚刚痛失爱将的祁刚对此深有感触,原本培养许久刚要挑大梁的设计师忽然提出去美国深造,培养成本的流失都不是主要问题,到哪里补上这个亏空更为迫切。 
  如此这般,面试的过关斩将显得格外重要。一些公司因为怀疑面试设计并非出自本人之手,一定要坚持现场命题;经住考验被录取的学生再拿1~2个月观察他是否有诚意待下去;几轮测试之后真正留用的才会考虑提供实际的培训和工作机会。 
  就业本是市场化行为,但目前的情形是:优秀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人才紧缺的企业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如果设计师协会搞一个大型招聘会,我肯定来参加,相信很多人都会来。”祁刚的一句玩笑话会不会就是一个绝好的思路?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0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